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
3、 背诵3、4自然段 。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
2、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 。)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
(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
3、对课题质疑 。
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
(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 。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 。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 。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
2、汇报交流 。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 芒果TV怎么没弹幕了
- 描写湖泊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 临床药学是干什么的
- 爬山虎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 袁牧还写过什么诗
- 临床药学的定义
- 爬山虎跟爬墙虎的区别
- 爬山虎落叶吗
- 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有哪些
-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讲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