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日升昌是什么( 二 )


清代中叶,古城商业贸易一度兴盛,曾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之说,当时城内大小街巷商铺鳞次栉比,繁华异常,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等主要街道的商铺以经营大批量,大宗项的中转业为主,各种南北货物源源不断地载进平遥,再发往其他各县以至省名 。占地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十五个市场区域,市中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清道光三年(1823),日升昌票号诞生,平遥商帮迅速崛起,进一步促进古城贸易的发展,此后持续百余年之久 。
平遥古城创建以来,一方面是周而复始地遭灾罹祸,或受水患,或为火燔,或遇兵燹受损,或爱风雨侵蚀,多次濒于坍塌;另一方面又有人不折不挠地进行救护和重建,从守土之吏到爱乡之民,无不将保护古城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绳绳相继,代代相传 。每当出现毁坏之后,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修复 。多少年来,修旧补缺者有之,落架修葺有之,改形增制者有之 。但从清末到民国年间,由于战乱等在,一度有毁无建 。
民国七年以后,公路、铁路相继开通,促进了平遥的开放 。各种洋货大量流入平遥,占领市场 。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入侵平遥城,古城经历了日本法西斯八年的烧杀掠抢,许多建筑或毁坏或改为军事设施 。日军推新经济封锁政策,城内商铺减少,满目萧条 。
20世纪中期,附郭关城最终遭遇了建设性的毁灭,如今已难得觅其踪影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平遥古城保护 。五六十年代时,就拨款维修文庙大成殿、双林寺等文物古迹 。当时,由于实行公私,个体商铺销声匿迹,城市商业以集体供销社为主,城内兴建起柴油厂、棉织厂等国有企业 。
1965年5月24日,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和文庙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经费得不到保证,加之“破四旧”、“深挖洞”之风盛行,古城内原许多文物古迹或被占用或被拆除,遭到了自然的、人为的损坏 。城墙周围开始修起大量民宅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古城保护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县政府建立管理机构,制定政策法规,大力融资维修古迹、修建道路、整治环境、开发旅游 。
1979年,国家拔专款修缮双林寺、镇国寺、城墙 。
这一时期,城内个体私营商业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日用百货齐全,批发零售兼营 。城市一片繁荣 。
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990年,平遥城市布局划分为古城保护区、新城发展区 。
1993年,平遥城墙墙体全体复原如故,72座敌楼重新耸起,魁星楼再现菜昔日风采,太和门、亲翰门、风仪门三座瓮城恢复原状 。以后数年间,城内县衙、城隍庙、文庙、明清一条街等建筑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迁出后,相继大量修复 。
1997年,12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名录 。平遥县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了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到2000年底,平遥古城基本恢复了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历史风韵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中外旅客大量涌入 。现代化宾馆、饭店及交通设施成为平遥新城最亮丽的风景 。城内的民俗客栈,古色古香,传统名吃,风味独特,吸引中外来宾流连往返,平遥城进入了中国重要旅游城市行列 。
2000年底,平遥古城基本恢复明清原貌 。
今天的平遥古城,集金、元、明、清及民国初年历代建筑之大成,城墙巍峨,衙署森严,街道如故,商铺林立,传统民居鳞次栉比,楼阁、桥梁、祠庙、道观、佛寺、教堂,星罗棋布,浑然一体,世泽绵长,规模和格局与明清时期相符 。平遥世风淳厚,文心荡漾 。人们走进平遥古城,犹如神游于明清时代,置身于一座庞大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
古城外的东、南、西为新城发展区,总面积是古城的二至三倍 。东区以平遥一中为中心形成了教育新区,南区以党政办公大楼、机关、学校、医院为代表形成了综合发展区,西区以绿色都城、柳根花园为代表居民新区 。高楼林立 。马路纵横,霓虹闪烁,市场繁荣,充满现代气息 。
2005年,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国际更具知名度、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建设开发 。城墙外围的大片建筑被拆除,形成了既整洁,又广阔的绿化带,一座完整的古城雄姿正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
《风雨日升昌》**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风雨日升昌》是一部反映晋商精神的主旋律** 。影片讲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平遥商人雷履泰首创“日升昌”票号并忠心不二辅佐三代东家的感人事迹为主线,以毛鸿翙和云儿的爱情故事为副线,塑造了雷履泰、李大全、毛鸿翙,程大培,李二全等人物的鲜明个性,讴歌了晋商“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展示了晋商及票号的辉煌创业史和奋斗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