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茅盾子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 六 )


翻开吴老太爷虔奉的那一部黄绫套子的《太上感应篇》,朱丝栏夹贡纸上是端端正正的楷书 。卷後有吴老太爷在「甲子年仲春」写的跋文:

「余既镌印文昌帝君《太上感应篇》十万部,广布善缘,又手录全文……」

吴老太爷念念不忘文昌帝君的「万恶为首,百善孝为先」的诰诫,究竟是他虔诚的信仰呢?还是聊以慰藉的忏悔呢?不得而知了 。
不过读到这裏,吴老太爷的享年是可以揭示了,「甲子年」是公元1924年,对於吴老太爷来说应该也是一个花甲之年,他之所以镌印文昌帝君《太上感应篇》十万部,是事出有因的 。所以,截至到1930年5月,吴老太爷的享年应该是六十六岁 。在这一部小说《子夜》裏头,作者的伏笔、隐喻、暗示,比比皆是 。就像去戴生昌码头接吴老太爷的那一辆雪铁龙新车的牌号-「1889」一样,不仅仅是告诉了读者,在当时三百万人口的上海滩,私家车的大概拥有量 。还告诉了读者,1889年,是吴荪甫的出生之年,所以小说开头「他大概有四十岁了」-1930年,吴荪甫四十一岁了 。
看得出,茅盾先生对於文学创作的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 。他构思著,如何给读者们留下一部读了之後,对於小说裏头任何的主要角色都会无动於衷的作品,无论那些人物有多折腾 。这相对於大多数立歌泣为本意的文学创作来说,可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作者心思的极端冷静 。不过,就《子夜》这一部小说而言,茅盾先生确实是做到了,并以此来写实1930年上海滩的那一段社会变革:

「这是半间房子大小的铁条棚,许多大小不等的猴子在那裏蹦跳 。」

在让人不太经意的段落裏,借用四吴惠芳的眼光-这可是小说裏头唯一想立刻摆脱当时的上海滩的人物了-茅盾先生这麼写道 。写实,本身就寓意著批判 。
茅盾《子夜》及孙犁《荷花淀》各有什么特色特色如下:
1、茅盾的《子夜》 。这部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旨在通过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的视角,展现出农村的贫困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故事情节紧凑,逐渐引发读者对主人公的共鸣和同情 。茅盾通过小说巧妙地处理了人物形象,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且富有人情味 。此外,茅盾描绘生活和社会的细节描写高超,语言简练而不失深度和思想性,使得小说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
2、孙犁的《荷花淀》 。这部小说则通过对人物、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现农民们的艰辛劳作和对生活顽强的追求 。孙犁在小说中将眼光对准了一个湖南的淀泊地,用生动的笔触描写出了这个地方的壮美风光、农民艰苦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为生活奋斗的精神 。《荷花淀》将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以及人物命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孙犁的语言简练却极尽生动之能事,给人的感受分外深刻,让人们的心灵感受到了俨然是如画一般的优美景色的赏心目与宁静从容 。
试论子夜在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特色【简析茅盾子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子夜在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特色如下:
子夜(茅盾创作长篇小说)“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内容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尽管民生凋敝、战乱不止,在都市化的上海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有纸醉金迷的生活,有明争暗斗的算计,有趋炎附势的各色人物 。
开丝厂的吴荪甫带乡下的父亲吴老太爷避战乱来到上海,扑朔迷离的都市景观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吴老太爷深受刺激而猝死 。吴府办丧事,上海滩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吊唁 。
《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现分析其中的几个特色 。作品题材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 。
《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 。
《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