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宜啖以青蒿粥是什么意思( 五 )


对发病原因,古人也进行了研究 。如《素问》中,黄帝问上古时最有声望的医学家岐伯:为什么疟疾是隔日发作?岐伯回答:“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岐伯认为是“阴阳失衡”引起的,虽然这种理论缺乏科学性,但其探究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
古人还认为疟疾与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 。《礼记?月令》称,如果春行夏令,“多疾疫”,这意思是,如果春季的气温偏高,当年疫病多发 。现代医学已证明,春季气温高,蚊蝇便多,通过蚊虫传播的疟疾一类疫病自然就多发;同样的,如果秋天气温偏高,即所谓秋“行夏令”,也会暴发疟疾 。
疟疾在甲骨卜辞中为何被写作“ ”?
疟疾在甲骨卜辞中为何被写作“ ”?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认为疟疾“似酷虐者也”
对于疟疾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古代医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瘴气”致病,故也称疟疾为“瘴病” 。唐王焘《外台秘要方》“山瘴疟方一十九首”条,有这样的说法: “《备急》夫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 。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率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别有异病 。然南方温毒,此病尤甚,原其所归,大略有四∶一山溪毒气,二风温痰饮,三加之鬼疠,四发以热毒,在此之中,热毒最重 。”
在古代传染病中,瘴病是古人眼里最为可怕、凶猛的一种传染病 。早期古人直接将疟疾写作“虐疾”或“疟疾”,《礼记?月令》中便称“民多虐疾” 。“疟”字从“疒”从“虐”,正是因为“虐”太厉害了 。“虐”字是老虎头,在甲骨卜辞中写作“ ” 。从字形上看,似老虎张着大口扑向人 。这意思很明了:疟疾是似老虎一样凶猛的传染病 。东刘熙在其《释名?释疾病》中释“疟”时称:“疟,酷虐也 。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 。”
在古代,岭南、川贵一带多瘴气,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疟疾的重灾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泸江水”条称,泸江两岸“时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 。过去云南一带有民谣称:“五月六月烟瘴起,新客无不死;九月十月烟瘴恶>>

问题八:疟疾是什么病能治好吗疟疾(malaria)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威胁生命的寄生虫疾病 。
疟疾导致的死亡,90%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且大部分是儿童 。在非洲,每30秒就会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还有许多儿童感染严重疟疾后虽然幸存,但大多出现听力损害和脑损伤 。妊娠妇女和她们未出生的婴儿也是易感者,这也是导致围产期死亡,新生儿体重过低以及母体贫血的主要原因 。
人体疟疾分为四种: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以及卵型疟 。间日疟和恶性疟是最常见的两种,而恶性疟又是致死率最高的 。恶性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最常见,这也直接导致了该地区高死亡率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疟有可能会传播到其它地区以及在已经消灭疟疾的地区重现 。
当被感染的按蚊叮咬人时,疟原虫就随之注入人体 。在人体宿主体内,疟原虫进行一系列的变化 。在不同的时期,疟原虫会侵入免疫系统,肝脏以及红细胞,最终形成能够再次感染叮咬人体的蚊子的形态 。在蚊子体内,经过10-14天或者更长的时间,疟原虫不断发育成熟直至当它叮咬人体时能够感染人体 。
疟疾的预防和治疗

疟疾的特点:
◎ 夏秋季节容易发生,有地方性特点;
◎ 是一种经过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的寄生虫病;
◎ 主要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大量出汗及浑身乏力、贫血;
◎ 预防疟疾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防蚊虫叮咬 。
◎ 该病有特效治疗药物;
旅游、出差、出国工作前应咨询医生并携带一些抗疟药,同时避免蚊子的叮咬可以预防疟疾的发生 。所有前往非洲等疟疾高发区国家的人员,包括婴儿、儿童和曾在以上国家居住过的人群,都是感染疟疾的高危人群 。根据情况,所有旅行者都应该至少携带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 。由于疟原虫主要由按蚊叮咬而传播,所以到达疟疾疫区后应该有意识地驱除蚊虫叮咬 。
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以前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 。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 。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 。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 。现在已普遍开始采用青蒿素复方药来治疗疟疾,其抗药性低,治愈率高,效果更明显 。万一发病,您可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如青蒿素哌喹片,双氢青蒿素,科泰新),病情严重的的要及时就医 。如果遇到服药之后呕吐不止的情况,应及时注射青蒿琥酯等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