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怎么灭赵国的( 二 )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赵国为什么最终还是被秦国灭 亡了?首先就是赵国的政权并不怎么稳定,这一直是赵国所没能解决好的问题 。许多赵国国君经历过政变,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赵武灵王,都被活活饿死在自己的宫殿当中 。而最后一任赵国国君也因为猜忌李牧会率领兵马夺取自己的位置,而换掉了赵军的统兵将领,这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
赵国曾经有一位非常出名的国君赵武灵王,他通过推行改革很大程度的加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他甚至率领军队灭掉了中山国 。赵国强大的军事实力甚至还影响到了燕国和秦国国君继位的问题 。但是这样的改革并不全面,他只是加强了国家的军队建设,并没有改革一些基础,比如粮食生产、武器制造等等方面,所以赵国的国力没有得到很大方面的加强 。
这样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之后秦国和赵国在战争的过程当中,由于粮食不够吃,所以说赵国不得已和秦国开战,并且最终被秦国打败 。也就是从那场战争开始,赵国逐渐与秦国拉开了差距,再也无法弥补 。
赵国国内的气氛非常特别,国家非常重视武将却忽视了文臣对于内政的治理,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国经常性出现政变的原因 。许多非常有才能的文臣都跑到别的国家去,没有留在赵国 。这也导致它在一些政令的推行方面非常的不科学,没有能够做到文武共同发展 。
赵国本来可以非常强大的,可是最出名的赵武灵王却在自己应当好好自己国家的年龄退休,并且将赵王的位置传给了自己心爱的小儿子 。他的这个决定也间接导致了赵国内部发生了叛乱,进一步削减了国力 。而在赵国末期的时候,赵王同样也犯了类似的错误,把王位传给了赵迁,这个人没有多少才能,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 。甚至还任用了一些小人做大臣,给当时的秦国使用离间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导致赵国被灭亡 。
而我们之前提到的这些方面,我们反过来看一下秦国,秦国虽然也经过一系列的动荡,但是总体朝局是比较稳定的,尤其是在秦孝公以后,虽然王氏宗族有各自的利益,但是他们在对抗外敌上是非常团结的 。
在改革上,秦孝公开始就任用一些比较有才的人推行国内的改革,尤其是重用商鞅将国家内部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做了改革 。使得秦国不仅拥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也拥有非常强大的国力 。粮食储备,武器制造等都非常的先进 。也为自己能够征服中原的六个诸侯国打好了基础 。
在秦国国内一些文臣武将都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作用,比较出名的文臣张仪,商鞅等,武将当中也有非常有治军才能的白起,王翦等 。这些人能够在国家的各个方面推行政令,做到国家富强、军队战斗力强大 。
在君王位置的传承之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比较大的变乱 。甚至在秦武王嬴荡去世之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将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而秦昭襄王本身非常有才能,而且他继承王位之后治理秦国的时间非常之久,在这期间里秦国本身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变乱,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外扩张上去 。通过不断的消耗中原六个诸侯国的军队实力,在秦昭襄王去世之后,中原六个诸侯国的国力已经远远不能和秦国相比,也为秦国之后能够统一天下打好基础 。
【秦国是怎么灭赵国的】扩展资料:



赵国的文化系统
1、赵国文化继承了较多的姬周因素 。战国时各地诸侯相争,使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 。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但赵文化还是保留了较多的周文化因子 。
2、战国时各地文字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赵国文字则属于北方晋系 。由于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 。因此赵国文书与其他诸侯国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

3、赵国与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国家接壤,国民中有大量的胡人和胡人后裔,胡人文化在赵国也是根深蒂固的 。
秦军是怎么彻底摧毁赵军的?赵军长平之战的失败使赵国元气大伤,再无抵抗秦军之力,秦国就是因为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而为以后消灭赵国奠定了基础 。长平之战起因秦赵两国之争持续多年,终于在公元前262年两国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战争,即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起因是因赵王贪图了韩国十七座城池,当时韩国基本已是秦国的囊中之物,赵王此举无疑是在跟秦国作对,秦国在当时已经算是七国之中最强的国家,看着赵国明目张胆的抢走自己本来应得的土地自然大有不满,所以两国便在长平交战了,史称长平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