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苏州城里一户人家母亲年满七十,儿孙们为母亲祝寿大摆宴席,并托人请来唐伯虎为母亲寿诞作画 。在厅堂上,唐伯虎当众挥毫画了一幅《蟠桃贺寿图》,老太太的儿孙及贺寿的众亲友一直屏声静气,围看作画 。当唐伯虎画完最后一笔时,大家齐声喝采 。画画好还要题诗,只见唐伯虎不加思索,提笔写上一句“堂前老妇不是人”,老太太的几个儿子心里甚感意外:“这大画家在画上怎写母亲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难道是妖怪白骨精不成?”正纳闷时,唐伯虎已写出第二句:“南海观音下凡尘;”,大家恍然大喜,原来唐伯虎写老太太不是人,是把老太太比喻为南海观音菩萨来到凡间 。正高兴时,不料唐伯虎写出第三句却是“养的儿孙都是贼”,老太太的儿孙们一看,心里顿时恼怒万分:“唐伯虎这厮太无礼,竟然把我们说成是贼,”,恨得咬牙切齿,正待发作时,唐伯虎已写出第四句:“偷来蟠桃献母亲 。”一看第四句,老太太的儿孙们马上笑逐颜开,转怒为喜 。原来唐伯虎是把咱们儿孙比喻象孙悟空一样有本事,能把传说中王母娘娘种的吃了长生不老的蟠桃偷来,而且偷来不是自己吃,是献给母亲,是大孝,能做这样的贼可是了不起 。大家围着唐伯虎,着实称赞了一番,盛情款待后又送了丰厚的润笔费 。
有一天,座落苏州城外的东来寺方丈慧园法师逝世了,寺里主持派一人找到唐伯虎,欲请他写一幅挽联 。当时唐伯虎正和几个朋友在一起作画,问来人是什么人去世写挽联,来人说:“东来寺死了个和尚 。”唐伯虎提笔在手,边念边写“东来寺死个和尚”,那人大惊说:“唐先生使不得,你怎么照我说的话写,我是说东来寺死了个和尚,请你写挽联 。”唐伯虎笑着说:“你莫着急嘛,你再看我写的下一句,”说着,写出第二句“天竺国多尊如来 。”一看第二句,那来人和众画友恍然大悟,佩服万分,方知唐伯虎所写慧园和尚虽在阳间死了,却是到天竺国当佛祖去了 。
唐伯虎有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张灵的,诗书画都很好,和唐伯虎志趣相投,相交甚厚 。有一次,张灵约上唐伯虎,两人故意穿上一身破烂衣衫,到一酒店饮酒,二人边饮边谈诗论画,谈兴正浓时,进来一伙做丝绸生意的商人,落座后,听到邻桌两个叫化子模样的人在高谈阔论,觉得好笑 。为首的一人倒也随和,走过来对唐张二人说:“听你们在谈诗,可移座和我们边饮边叙,若真会作诗,二位酒钱算我请客 。”唐伯虎和张灵想,何不就此和这些商人开个玩笑,于是就挪座到商人这桌来,三杯酒下肚,乘着酒兴,张灵说:“我二人不单会写诗而且可一人一句即兴联诗 。”为首的商人说:“不经相商,一人一句能成诗,真是奇才了,那就以下雪为题,请二位联诗一首 。”唐伯虎笑着说:“这有何难”,商人向店家索纸笔来,唐伯虎提笔就写上“一片”,众人笑说:“以一片起头能写成咏雪诗吗?”说着,张灵接笔写上“两片” 。唐伯虎又接着写上“三四片” 。一商人笑念道:“一片两片三四片,这叫诗吗?”可张灵接笔另起一行写上“五片六片”后摆下笔来,众人就都大笑起来,一人说:“叫化子真不会写诗,如会写诗,也就不当叫花子了,两个都只会数雪片,写什么诗嘛!”一人笑问唐伯虎:“你怕不会接着写上七片八片吧?”另一人说:“他怕还要写上九片十片哟!”不料唐伯虎真就在“五片六片”后面写上“七八片”,张灵接着又写上“九片十片千万片”,众人这才静下来细看,只见唐伯虎又写下最后一句“飞入湖中皆不见”,这样: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唐伯虎题诗贺寿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九片十片千万片,
飞入湖中皆不见 。”
一首咏雪诗就联成了,而且,最后一句确为点睛之笔,二人接着又谈了些写诗绘画之事,那些商人闻所未闻,佩服得五体投地 。酒足饭饱后,唐伯虎和张灵嘻嘻哈哈,摇摆而去 。众商人疑为遇上仙家奇人,后向店家打听,方知是“才子”唐伯虎和张灵 。
唐伯虎题诗《贺寿》怎么样?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者个个目瞪口呆 。于是,他趁势口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 。”主客们顿时化忧为喜 。不待情绪安定,唐伯虎又爆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和祝寿者们无不惊讶、怒目而视 。不料,诗人妙语回天,“偷得蟠桃寿至亲”,顿时,众人开怀大笑掌声轰然 。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设置悬念,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