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清华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 。恰如清华园工字厅内对联所书——“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
清华建校初期,以外籍教师为主 。后来,中国教师逐渐增多并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干 。在教学上受美国影响较大,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
清华大学校训到底是几个字?清华大学校训是八个字 。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
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 。
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创建之初,曾由外籍教师创作了一首英文歌词的校歌,但词和曲都不令人满意 。贺麟先生1925年在《清华周刊》上撰文指出:“我根本认为清华的英文校歌不能代表清华的精神,更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 。
我仔细一想,原来此歌是一位美国女士做的,才恍然觉悟此歌原来是代表很幼稚的美国化 。而此种美国化,又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前后,学校公开征集校歌,汪鸾翔先生应征的歌词,经校内外名人评审入选 。汪先生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国文和哲学的教师,为使校歌词旨隽永,他用文言文写成 。
三段歌词,气势宏伟,涵义深刻 。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 。
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 。且校歌措词亦颇得体,而大家均觉欣赏此歌 。”他正式提议取消当时的英文校歌,用汪先生的中文校歌取而代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 何谓化约主义
- 蜂蜜养生茶的作用
- 哺乳期可以吃苦瓜炒牛肉吗?喂母乳的妈妈可以吃苦瓜炒牛肉吗?
- 请问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什么
- 如来是释迦摩尼吗
- 请问地弹簧的构造或维修方法
- 请问地藏菩萨的诞辰
- 喝酒以后头痛的治疗食物
- 合江如何去赤水
- 三国演义中庞统是哪一集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