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出的什么计( 三 )


二、荆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提法,也逐渐了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 。诸葛亮《隆中对》认为在军事战略上要分两步走:首先利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的弱点,不失时机地夺取荆、益二州;然后再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等待时机成熟,两路出兵,对曹魏实施两面夹击,以达到逐鹿中原,兴复汉室的目的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形势也正是按照诸葛亮提出战略决策发展的,刘备集团先后夺取了荆、益二州 。此时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天下有变”的东风了 。
然而,荆州的失去,使得后来诸葛亮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中提出的北伐战略条件 。失去荆州,使得蜀汉政权处于偏安一隅的窘境,经济实力大大削弱,军事上丧失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与“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遥相呼应,两面夹击曹魏的可能 。
尽管诸葛亮后来与孙吴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来自孙吴方面的威胁 。同时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在政治上加强治理,整顿吏治,举贤任能,调整了蜀汉集团内部,主要是随刘备入川的荆州集团和原属刘璋的益州集团的关系;经济上则大力奖励耕战,务农植谷;军事上治戎讲武,为北伐作准备 。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蜀汉出现了“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的局面,训练出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兵 。为了安定蜀汉的后方,解除北伐的后顾之忧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经过两年的准备,亲率大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领的叛乱 。同时,又得以征收南中地区出产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物资以给军国之用;并挑选劲卒万人编入蜀军,号曰“飞军”,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 。但仅管如此,蜀汉与曹魏、孙吴相比,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还是最弱的 。
为了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大业,诸葛亮从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开始,到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死北伐军中,七年中先后五次兴兵北伐曹魏 。以诸葛亮之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却功败垂成,收效甚微 。客观地讲,北伐的失败,与其北伐时的条件已异于《隆中对》时提出的北伐战略有关,蜀汉和曹魏两国力量过于悬殊,蜀汉以一州之力难以蹈覆雄据九州之地的曹魏,失败是必然的 。唐代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诗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对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深感惋惜 。
诸葛亮出山后为刘备献的第一条计是什么诸葛亮出山第一计
火烧博望坡
诸葛亮足智多谋,一生征战讨伐,不知道使用了多少妙计 。但是,你知道诸葛亮随刘备出山后,使用的第一计是什么吗?
有人以为“游户自实”是诸葛亮加盟刘备集团后的第一计,笔者以为“游户自实”其实是一种带策略性的方略 。第一计应是诸葛亮与刘琦的“楼上答” 。
《三国志·诸葛亮传》云: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 。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
刘琦失去父宠,并且为后母蔡氏所不容,不仅继嗣地位不保,而且尚有性命之虞,为谋求出路,便屡次向诸葛亮求计 。刘琦何以要向诸葛亮问计呢?原来他们是姨表兄弟,加之素闻诸葛亮的才华,所以在危难之中自然就找到了他 。
诸葛亮与刘表沾亲带故,早在十七岁时,也就是叔父去世以后,便脱离刘表,躬耕隆中了,所以,他原本不愿介入刘表家族纠纷 。但由于刘琦使出了绝招,“楼上答”是在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绝无第三者在场的特殊条件下用隐喻的方式作出的 。
尽管诸葛亮的这一计谋是被逼出来的,但绝不是应付之词,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的这一计,不仅挽救了刘琦,也挽救了刘备集团 。刘琦在江夏的兵力,后来竟成为孙刘联合抗曹的重要筹码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表 。八月,刘表病逝,刘琮降曹 。荆州形式急转直下,刘备连吃败仗,长坂一战,几乎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东吴的孙权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是战是降,满朝文武各执一是 。也就是在这时,诸葛亮出使柴桑,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孙权联合抗曹,从而取得赤壁大战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