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谁的诗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离思五首》的第四首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
《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离思五首·其四》注释曾经:曾经到临 。
经:经临,经过 。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
除却:除了,离开 。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离思五首·其四》翻译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
《离思五首·其四》创作背景元稹的离思五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韦丛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后,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这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组诗 。
《离思五首·其四》赏析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元稹生平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
《离思五首·其四》作者简介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朝大臣、文学家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一说十五世孙) 。
元稹少有才名 。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 。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 。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 。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谁《离思五首》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组悼亡绝句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 。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触,真挚热烈的情怀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与怀念之情 。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