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二 )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 。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 。”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 。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 。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 。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 。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 。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
李白少年时候的故事说到李白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尤其是学生 。李白的诗是从小学到大的 。那么你知道李白小时候是怎样的吗?李白小时候也是很调皮的 。但是为什么李白最后却成为了唐朝的诗人呢?那就来跟我一起看看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吧!
李白小时候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 。路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么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 。
这时,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动作,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非常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图玩乐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极了 。他拜别了老婆婆,马上回学堂上学去了 。此后,李白再也没有旷课逃学,不仅如此,他还坚持博览群书 。经过不懈努力,李白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
人物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