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历史典故( 七 )


25岁时开始漫游各地,42岁那年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毕生写诗 。他写起诗来既快又好,杜甫说他是“斗酒诗百篇” 。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气势宏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世称他为“诗仙” 。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 。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 。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拜访了 。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欢之情油然而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 。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参加进士考试 。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 。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 。时值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不胜收 。然而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归了 。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
经典古代励志故事13孙敬悬梁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经典励志语录 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
经典古代励志故事14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
长大以后,王羲之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经典语句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写法 。我要有自己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书法家 。
经典古代励志故事15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知道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通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