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鱼弟”网络想象外的真实人生 杀鱼弟现在状况如何( 二 )


视频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有人夸孩子懂事、能干,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这么小孩子不用上学吗?”“他双手冻得红肿,会受伤吧?”微博上更是发起“不要让‘杀鱼弟’成为赚钱工具”的话题讨论 。
褒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围拢来,一度将孟凡森裹挟到网络舆论的中心,伴随着大家对他身份和经历的好奇和关注,“杀鱼弟”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他的标签 。
在孟长青看来,早在成为“杀鱼弟”之前,儿子就和鱼有深厚且莫名的情缘 。
山东兰陵县有吴坦河、西泇河等5条河道,最长的西泇河长39千米,绵长的河水流经7个镇 。这里是孟凡森的故乡 。
一岁前,孟凡森就被王岚放在鱼桶内学习走路 。孟长青夫妇南下苏州谋生,家里老人时常打电话来称,这男孩喜欢自己到河边玩耍,每次看到别人撒网捕鱼,自己也跟着下河捞鱼,一两小时也不愿上来 。
“水里太危险了,你们早点把他带走,不然怕出事 。”亲戚时常告诫 。
小学二年级,孟凡森回到父母身边 。每天看着水槽里各种鱼类,不经意间学会了杀鱼 。下午三点多放学回家后,他学着父亲的模样,先用小刀敲晕鱼的头部,左手把不再挣扎的鱼放在砖板上,右手剃鱼鳞,剖肚皮,取出内脏,冲洗鱼身,一系列动作缓慢,却一气呵成 。
“没人知道他是哪天模仿着会了,时常主动过来帮我打个下手 。”孟长青将之归结于“遗传” 。
“杀鱼弟”的视频爆红后,批发市场里一家做喷绘打印的店铺自告奋勇,为孟凡森做了一块广告牌,红色的底布上写着白色的“杀鱼弟”水产几个大字,旁边是一张孟凡森杀鱼时微笑的正面照 。
红色招牌挂起来醒目,来往行人多有驻足,孟长青感觉买鱼的顾客明显增多 。时不时有人问起,“你们家孩子就是那个‘杀鱼弟’吧?”孟长青夫妇也不自觉地将生意兴隆与儿子的走红挂钩 。
热度尚未退去的2011年,孟凡森父子被东方卫视的《加油!老爸》节目请做嘉宾,话题围绕在父亲为何让孩子帮忙杀鱼展开 。11岁的孟凡森哭着对镜头解释,自己看到爸妈每天忙不过来,手上都是伤疤,想帮忙分担一些,才主动帮着杀鱼,不是爸妈的错 。
孟长青没来得及解释的是,孩子从小就喜欢抓鱼、钓鱼,看见鱼就两眼放光 。
孟雯经常听见哥哥和父亲缩在角落讨论哪条河里什么时候有鱼,每个月,两人总要单独去三公里外的阳澄湖,在天主教堂旁边的支流里钓鱼 。“家里恐怕没人比哥哥更喜欢捕鱼的活动了吧” 。
但孟凡森始终不接受“杀鱼弟”的称呼 。他和母亲说,不明白陌生人为什么要议论他,也反感别人以窥探的目光注视他的一举一动,“有压力” 。
每当有人提到“杀鱼弟”三个字,孟凡森立刻翻个白眼,“我不是”,扭头就走 。

“杀鱼弟”网络想象外的真实人生 杀鱼弟现在状况如何

文章插图
8月8日,化肥新村刚下过雨的主干道 。新京报采访人员 赵蕾 摄
“杀鱼弟”网络想象外的真实人生 杀鱼弟现在状况如何

文章插图
“杀鱼弟”头像成了门市招牌 。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辍学”杀鱼
2010年,“杀鱼弟”的视频爆红网络后,一些教育机构曾给孟凡森捐赠过书包,笔记本 。王岚记得,也有好心人联系她,称要资助“杀鱼弟”完成学业,之后不了了之 。
“那时候150米外的马路拐角便是苏州友好学校,孩子在那里上二年级,周末和放假会在家里帮忙,没有辍学 。”王岚说,自己没啥文化,供家里6个孩子读书一直是她的心愿 。
孟凡森也在节目中对父亲孟长青说,“我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不让爸爸再杀鱼,过上好日子 。”
但和孟凡森同在一所学校的孟雯却说,哥哥文化课听不太懂,跟不上老师节奏 。等到孟凡森升至六年级,孟雯经常看到他在走廊处罚站,“总在课堂上睡觉” 。
“那会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还要交借读费,孩子们每人1200左右”,王岚劝了几次,“不能浪费我们的血汗钱吧”,孟凡森听不进劝,成绩在倒数徘徊,没有起色 。
他经常翘课,一位卖鱼的老乡问他,“为啥不去上学?”“上学能干啥呢?”他反问道 。
孟雯说,友好学校每年级只有一个班,共三四十人,都是菜场附近外来农民工的孩子,跟着父母到处转学,大部分人对学习的兴趣不高 。“不知道老师有没有教师资格证,好多老师同时教语文、数学、音乐和美术,好像也不是很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