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12)


尽管这本书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写这本小说的 。小说对宋江的招安,极尽美化渲染,对宋朝的主要当权者一力庇护,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大奸臣” 。我们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到封建统治的无能和罪恶 。试想,如果没有皇帝的默许并充当这“四大奸臣”的后台,这四大奸臣何以能如此横行?我觉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招安”显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种腐朽的统治制度才是农民起义的唯一出路 。
《水浒传》读后感10以前看了打杀流血的电视剧没有兴趣,无意间看了一集水浒传,没有想到便一直看完了 。
今天看完水浒传真是很痛心,想起人生不过如此,可是人们在不断追求功名利益的.同时,又有几个能够功成名就的呢?唉!又想起小时候毛泽东主席发动了一场批判宋江之运动,那时候看不懂水浒传全书,不知道为什么要批判宋江,唉!今天总算明白一二 。
那宋朝真是混君碰上混将了,自古就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唐朝在前,唐朝为挣得权势,自己一家还挣得死去活来,那宋朝混君又有什么可留恋依靠的?那宋江连他的一个女性仇人都不放过,却放虎归山放走了高俅童贯等人,害那为水泊梁山立国大功之林冲临死都未能报得妻离子散之仇恨 。真是该杀的未杀,该留的未留 。想那方腊一员猛将在与那宋朝混君同世,一定是倍感窝囊,才有造反有理之举 。如与一个混君同世,又有哪个小民不是悲哀的呢?
那宋江吴用如大智大才的话,为什么犯如此大错,真是应该合伙方腊一起拿下那宋朝老巢,又何罪可有?唉!可是他们却打倒了自己的盟友,替一个快要灭亡的无知无才的混君葬送了性命 。可怜那一群好汉都死于他的决策之中,真是一个鼠辈之人 。问那宋江又比那一介莽夫强了多少?有何脸面功名流芳百世?
后人千万不可模仿他这个德行,不是模仿的榜样 。不是害人便是害己啊!
《水浒传》读后感11初读水浒传,觉得里面的故事有点荒唐 。好汉林冲被奸佞诬陷却无处伸冤;曹盖等人在绿林打劫的却被称为好汉;英雄鲁智深行侠仗义却落得个落荒逃跑的命运;粗莽汉李逵这种滥杀无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汉本以占山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顶对抗,为何还要替朝廷出力,导致最后梁山落了个凄凉的结局……
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为何要这样落笔 。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得吸引,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得读完水浒传,读到第三遍时,才
明白作者的深意 。
读完水浒传,我才明白了其中的“荒唐” 。这些荒唐,是当时那个朝纲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造成的 。正是朝廷腐败、徽宗昏庸、小人当道,才有了好汉林冲被高衙内和好友设计陷害,流放路上受尽折磨,几次三番地遇险,差点丢了性命;正是当时社会民不聊生,老百姓处于水生火热之中,才有人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抢劫官府、富商,并受到尊重;正是那个社会朝廷力量日益变弱,遭遇内忧外患的局面,才有各地好汉揭竿而起、占山为王,与朝廷作对 。
不过也正是那个社会,那个社会的忠君报国的主流思想,才导致了宋江掌权后,要把梁山这艘船驶向朝廷,像皇帝靠岸 。但是那个奸佞当道的朝廷、昏庸无能的皇帝却不是梁山的港湾,所以,梁山最终被小人所灭,真是呜呼哀哉!悲哉!
《水浒传》读后感12读了《水浒传》已经七年过去了,当时的感觉现在还能说出来,就是一种痛快的感觉,是指前半部,人物:鲁智深,这个人疾恶如仇,自身又武艺高强,打死镇关西之前是提辖,后来他打死人,他的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了,就是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当时连续很多天晚上读这本书,感觉生活中的那些烦心的琐事在心里的份量都减轻了 。
当然书中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比如说:书中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家庭生活,有数的几个,比如说宋江、杨雄,都是老婆出轨,而宋与杨也由此成了杀人犯,亡命江湖,所以说书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活得潇洒,实际上是以背叛整个社会体系作为代价的 。
前半部读起来很过瘾的,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怎么说呢?还是叫人勇敢,像鲁达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那个时代总体还是鼓励这种行为和精神的,像鲁达、武松、杨志,都是杀了人,比较后鲁达亡命天涯,根本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武松与杨志虽然被判了刑,比较后都没有丢掉性命,尤其是杨志,甚至在服刑时还受到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