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蚕茧抽成丝( 二 )


从蚕茧内抽出来的具体方法 ,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
扩展资料:
蚕茧是指桑蚕的茧 。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 , 内含蛹体 。茧层可以缫丝 , 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 。
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 , 或中部稍缢缩 , 茧有白、黄、淡绿、肉红等颜色 , 长约3~4厘米 , 直径1.7~2.1厘米 , 表面白色 , 有不规则皱纹 , 并有附着的蚕丝 , 呈绒毛状 。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 。质轻而韧 , 不易撕破 。未经羽化的蚕茧 , 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 。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蚕茧 , 方书多用 , 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 , 诚缺文也 。近世用治痈疽代针 , 用一枚即出一头 , 二枚即出二头 。煮汤治消渴 , 古方甚称之 。丹溪朱氏言此物能泻膀胱中相火 , 引清气上朝于口 , 故能止渴也 。
【药理作用】蚕蛾的茧有拟胆碱作用 。先用石油醚、乙醚、氯仿处理过的蚕茧的90%乙醇提取物对麻醉猫的血压、离体豚鼠回肠及家兔十二指肠上均呈现胆碱能作用;但在蛙腹直肌标本上 , 对横纹肌无作用 。
【炮制】将蚕茧剪开 , 去尽内部杂质 。或置罐内 , 煅存性用 。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 蚕茧长椭圆形或中间稍缢缩 , 长3-4cm , 直径1.7-2.1cm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 有不规则皱纹 , 并有附着的蚕丝 , 整形绒毛状 。其内壁的丝很有规律 。体轻而韧 , 不易撕裂 。微有腥气 , 味淡 。
【功效分类】止血药
【性味】《纲目》:甘 , 温 , 无毒 。
【功用主治】治便血 , 尿血 , 血崩 , 消渴 , 反胃 , 疳疮 , 痈肿 。
《纲目》:烧灰酒服 , 治痈肿无头 , 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 。煮汁饮 , 止消渴 , 反胃 , 除蛔虫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 1~3钱;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
【选方】①治肠风 , 大小便血 , 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 。为末 , 入麝香少许 。每服二钱 , 用米饮送下 , 日三服 。(《圣惠方》茧黄散)
②治消渴:煮蚕茧汤 , 每服一盏 。(《朱氏集验医方》)
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 , 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 , 脓水不绝:出蛾绵茧 , 不拘多少 , 用生白矾捶碎 , 实茧内 , 以炭火烧 , 矾汁干 , 取出为末 。干贴疳疮口内 。如肿作痛 , 更服活命饮 。(《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
④治反胃吐食:蚕茧十个 。煮汁 , 烹鸡子三枚食之 , 以无灰酒下 , 日二服 。(《普济方》)
⑤治口糜:蚕茧烧灰 , 调蜂蜜 , 抹口内 。(《泉州本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桑蚕
怎样把蚕茧抽成丝古代大多是手工抽丝 , 现在已经有了专门抽丝的机器 。
【怎样把蚕茧抽成丝】缫丝是抽引蚕丝的过程 。最初是在偶然的情况下 , 发现蚕茧可以在水中舒解 , 并试探出分离的丝缕是可以织作的 , 于是古人逐渐摸索出用水煮蚕茧以抽引出蚕丝 。
缫丝技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具有一定水平 , 浙江钱山漾出土了4000年前的绢片 , 丝条粗细比较一致 , 这说明当时已能初步控制水温和沸煮的时间 , 而且抽丝的手法也较为熟练 。
练丝 , 是指进一步去除丝胶和杂质 , 使生丝或坯绸更加白净 , 以利于染色 , 并充分体现丝纤维特有的光泽、柔软及悬垂感 。
明代的《多能鄙事》和《天工开物》记载了练丝技术 。
扩展资料:
传说故事
如何从雪白的蚕茧中抽出一条条长丝 , 又如何织作衣物 , 历史上有很多传说 。
相传5000年前 , 一个蚕茧掉进了黄帝的妻子嫘祖的茶杯里 , 嫘祖从茶杯中取出蚕茧时 , 意外抽出了蚕茧中的丝线 。之后 , 她有了编织蚕丝的想法 。在黄帝的建议下 , 她观察桑蚕的生活并教授大家饲养桑蚕的技术,史称“嫘祖始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