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二 )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世代相传,不仅编入辞典史册、搬上戏剧舞台、演绎成评书图本,还被后人作为“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其中一计“蒙混过关”的典例,当作“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佐证 。昭关吸引了诸多文官武将、墨客骚人,会于此谈古论今、赋诗抒怀 。
为了记述史迹,南宋初年建“伍相祠”于昭关,就在关口的拱门之上 。抗日战争之前,千年古祠还能看见,是明三暗五的砖瓦青石结构,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气势不凡 。祠中供奉着伍子胥像,其身大腰粗、肩阔脸宽、浓眉大眼、须白且长,怒容满面地手按一把七星宝剑 。此外,祠内还有东皋公、皇甫讷的塑像 。
伍相祠内还有诸多匾额、楹联和石刻碑文等,其中含山县知县范贞所著的《宝塔诗》广为传诵:“眺,啸;荒山,古道;行路吟,亡家调;一段忧愁,千秋光照;无计雪亲冤,惶恤违君诏;生死二字虽悬,去就一心逆料;楚风飒飒逼人寒,吴境茫茫何日到;古来岂无去国逋臣,此地犹存故关孤庙;漫想芦中人何以捐生,尤羡浣纱女忽焉轻跳;吁嗟乎英雄自古惜英雄,伤心哉怒涛江上空凭吊 。”
成语
草船借箭
人物:孙权
发生地:巢湖濡须水域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桥段,谋才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仅用几只草船就“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故事中的诸葛亮胆识过人,颇受世人赞美传为佳话,并由此衍生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等,推动着智慧的启迪和发展 。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草船借箭”却是孙权所为,就发生在巢湖濡须水域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巢湖东关濡须口,“草船借箭”就发生在这里
“草船借箭”史实发生在公元213年,当时,吴军大将吕蒙、偏将军朱然领兵驻守“东关”,在濡须口建造了濡须坞,因其形似偃月又称之为“偃月城” 。濡须水就是今天的裕溪河,是巢湖最早的通江河道,那么濡须口在哪呢?就是濡须、七宝两山对峙间的水口,前者在今含山县东关镇,后者在巢湖东龟山(今银屏镇境内),二者接合部就是巢湖东湖口,东流濡须水直达长江 。
是年二月,曹操统帅四十万大军,由巢湖和西关两路进攻东吴 。据说,曹操统帅大营就设在东龟山上,与东吴兵马对峙的地方就在濡须口 。“双方兵来将往,激战数十次,对峙月余时间 。也就是在这期间,发生了流传后世的‘草船借箭’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昭堂考证大量文史材料后介绍道 。
这一天,吴主孙权借水面有大雾笼罩,亲率数只轻舟从西关闯入东关曹军 。曹操身居龟山之巅,眺见孙军器仗威武,恐怕有诈不敢贸然出战,始嘱弓弩不得妄发 。不过,曹操生性多疑,稍后又下令弓箭射击 。不一会,吴军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差点翻沉,孙权又下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船身受箭 。最终,箭均船平,吴军高歌凯旋 。曹操对孙权的英明赞叹不已,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名言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巢湖东关濡须口
其实,“草船借箭”只是曹操与孙权在巢湖对峙的其中一场战役 。
巢湖水网纵横,号称三百六十汊,西纳南淝河与合肥相勾连,东驱濡须与长江相吞吐,自古为江淮咽喉要塞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以曹操败北而告终,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业已形成 。但曹操不甘盘踞北方,仍存心并吞江南,于是立足重镇合肥,与孙军对峙巢湖,结果却是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所说的“曹操四越巢湖不成 。”
为何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巢湖水域之大或许是一个重要原因 。许昭堂介绍,巢湖形成历史悠久,水域面积不断变化,最大时约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现在湖水面积的三倍大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张辽大战逍遥津时,水师可以通过巢湖将战船开到逍遥津附近,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当时巢湖之大,绝非今天的巢湖水面 。
清朝末年,李鸿章回乡积极倡捐,为姥山岛上的文峰塔续建三层,并亲自题写了《姥山塔碑记》,其中称:“吴长水战,阻湖为国,度亦且踞山为固,变亦且踞山为固 。”这是颇为符合实际战况的诠释 。“曹操四越巢湖不成”,既反映了曹操、孙权两军斗智斗勇角逐,也彰显出巢湖独特的区位优势 。
成语
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
发生地:肥东岘山
据说全国大大小小的岘山有很多,巢湖滨岸,距离合肥约50公里处也有一个岘山,曾经是商贾通道兵家关隘,留下了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望梅止渴”“水旱马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