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邓氏家族虽然掌权,但老邓家的人严于待人,严于律己,从上到下就是一个“严”字 。
他们想要把持朝纲不假,但他们从来也没想过僭越 。当一个位极人臣且显赫一时的人物 。已经是邓氏家族的最终梦想 。
从这点来说,邓太后还算厚道人 。
厚道的邓太后终于和自己和解,权力是过眼云烟,自己是老刘家的女人,又何必苦苦贪恋一时的虚荣呢?
当然,她也必须和自己和解,因为她生病去世了 。
刘祜站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了东汉帝国的新主人 。
群臣拭目以待,希望这位天子厚积薄发,能有一番作为 。
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西域各国接连叛乱,羌族人民纷纷起义 。
群臣再一次翘首期盼,希望这位皇帝励精图治,平定四下乱局 。
刘祜表示:我去南方旅游啦~
这位皇帝对朝野政事置若罔闻,国家危难,他选择了外出游玩 。
这一波神奇操作的后果就是,皇帝游玩正酣,半路得病,暴死途中 。
而东汉王朝,也从此刻开始,正式走上了下坡路 。
北乡侯刘懿
文章插图
(?——125年)
汉朝堪称是“太后王朝” 。
西汉的王太后、东汉窦太后、邓太后悉数登场 。
现在轮到了阎太后来当大汉的家 。他们都是皇帝的女人,深得帝王的信任,却一次次的让刘氏宗亲们伤透了心——这帮女人心里只有娘家 。
像刘懿这种皇帝,其实很悲哀 。
他本来不想当皇帝,是被人生拉硬拽推上去当皇帝的 。
当了皇帝之后想有作为?那不行,你只是个傀儡皇帝 。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权臣外戚来回弄权,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最后还要被史学家冠以“无能”、“懦弱”、“昏庸”等名头 。
作为一个作者,我有时候会想,当我们看待历史时,当我们追溯历史,我们真的了解历史吗?
我们到底是在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这些古往今来的人物,还是只是在根据自己的喜好,肆意的留下自己结论呢?
他们是如此被我们评价,那百年之后,千年之后,又会有谁来评价我们呢?
也许并不会有人来评价我们,因为此时的世界,现代文明,早已将帝王将相,家国情仇洗涤至尽了 。
汉顺帝刘保
文章插图
(115年~144年)
本来皇位一开始就应该是刘保来坐的 。
但权欲熏心的阎太后表示,刘保都是个半大孩子了,当皇帝不利于我管理啊 。于是把年纪更小的刘懿立为皇帝 。
强扭的瓜不甜 。
刘懿体弱多病,今天发烧,明天拉稀,后天大便干燥,只当了七个月皇帝就一命呜呼 。
小皇帝死了 。我们来看一眼汉朝这些大臣们的反应,用“呆若木鸡,置若罔闻”这八个字足可形容 。
谁当皇帝,谁弄权,对这样一帮世食汉禄,世受君恩的大臣们已经无所谓了 。
他们不在乎这个王朝的兴替,也不在乎大汉王朝的威仪和体统 。
他们要么战战兢兢的苟活,要么浑浑噩噩的活着 。
外戚肆意弄权,所有人都缄口不言的时候,一群宦官站了出来 。
宦官孙程、王康觉得这样肆意操弄皇权实在是侮辱汉制,败坏祖宗 。于是策划政变,把阎太后赶出宫去,拥立刘保当了新皇帝 。
事实证明,一帮太监都比这帮大臣们有骨气,有气节 。让我们为这帮太监鼓掌~
但宦官拥帝的后果就是,大权又落到了宦官历史的手中 。宦官深居内宫,想要控制朝政,就要勾结外戚,这就让东汉的政治圈陷入了一个生硬的死循环 。
外戚 。是大汉王朝永远的痛,也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 。
汉冲帝刘炳
文章插图
(143年-145年)
幼年即位的刘炳毫无意外的走了前辈们的老路——外戚专权 。
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从阎太后变成了梁太后 。
梁太后身后就是庞大的梁氏外戚势力 。
而刘炳作为一位小朋友,是无法苛责他对大汉负什么责任的 。
后世的史学家指着一个三岁就驾崩的皇帝说“这是个没有作为的昏君”,这也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
梁氏外戚不像邓氏外戚,邓氏虽然把持朝政,但还是老老实实的发展国家民生,属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类型 。
梁氏外戚就不行了,吃喝玩乐造,权力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便于享乐的工具而已 。而汉王朝,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借钱挥霍不用还的免费银行罢了 。
- 和珅为什么不支持嘉庆 和珅为什么没和嘉庆搞好关系
- 缅甸为什么光脚
- 为什么殡仪馆都不招人
- 为什么章鱼血液是蓝色的
- 用刀切章鱼为什么没有血
- 混动车那么省油(为什么不能买 为什么不建议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 蛇为什么怕鹅主要原因是什么 雄黄驱蛇是真的吗
- 袁崇焕为什么死 袁崇焕真的死的很冤吗
- 李善长为什么满门抄斩 李善长为什么被处死
- 锦纶好还是氨纶 氨纶和锦纶哪个更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