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尽头》读书笔记(16)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 ,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 欣赏  , 是 他 那 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 , 也是一部喜剧 。说它是喜剧 , 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 , 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 。在曹雪芹的笔下 ,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 男儿是泥做的骨肉” 在贾宝玉眼里 , 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 , 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 在大观园里 , 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 , 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 , 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 , 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 , 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 , 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 , 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 , 说它是一部悲剧 , 也确实如此 。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 , 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 。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 , 比别人更出类拔萃 。她刚进贾府的时候 , 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 , 喜欢她 。可是她太聪明了 , 锋芒都露了出来 , 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 , 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 , 比刀子还尖利 。因此 , 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 。即使她很出色 , 贾母也很喜欢她 , 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 , 贾母至高无上 , 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 。于是 , 在书中 , 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 , 知道在“花柳繁华地 , 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 , 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 ,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 , 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 , 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 , 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 , 才华洋溢的她 , 每次忧愁的时候 , 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 , 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 , 太多太多的叹 , 太多太多的感 , 太多太多的痛 。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 , 在过去的年代 , 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 , 直到今天 , 黛玉的神情 , 的动作 , 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
而在大观园里 , 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 , 就只有贾宝玉了 。贾宝玉 , 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 。在贾府里 , 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 。读书 , 不读考功名 , 不考 , 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  , 批判考取功名制度 。宝钗和袭人劝他 , 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 , 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 , 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 。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 , 但他是男子 , 不会受到唾弃 。林黛玉在过去 , 仅是女流之辈 , 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 , “女子无才便是德” 。会纺织针线才是最重要的 。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 , 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 , 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 , 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 , 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 , 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 。虽然是必定灭亡 , 虽然是应该灭亡 , 但是 , 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 , 是很令人深思的 。
有人说 , 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 , 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 , 也才更耐人寻味 , 回肠荡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