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大门都是用什么组成的( 三 )


门簪
门簪是古建筑大门门楣上的装饰物,起源于古代妇女的头部装饰物而得名 。门簪最初用来固定门框上供门转动用的连楹,两个门簪便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
古代所谓的“门当户对”中的户对,指的就是古代大门上的门簪,所以门簪也是有等级的,标志着户主的身份 。“户对”的数量可看出主人的官衔,一到五品可以为六个,六到七品可以为四个,其他小官员或普通大户人家限用两个 。
门簪形状多样,正面或雕刻或描绘,饰以花纹或瑞兽珍禽图案 。也常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天下太平”等字样 。只两枚门簪时,则雕“吉祥”等字样 。
门钹
门扇的开关,需借助拉手实现,拉手还具有叩门的作用 。为了拉手看上去美观,在拉手与门板的连接处又加上了底座,称之为“门钹” 。门钹因其形状类似民间乐器中的“钹”而得名 。
门钹实用性之外,还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用金属制成,平面为圆形或六边形,中部凸起一个如倒扣着的碗状的圆钮,钮上挂着圆环或金属片 。
圆钮周围部分被称为“圈子”,上面雕有镂空花纹,也有做成吉祥符号或如意纹的,这是为了增加门钹的装饰效果 。
来客可敲击门钹告知主人,在官宦人家,门钹常做成兽面,亦称作“铺首”,另有驱妖避邪之功用 。
铺首
门钹中最有特色的形式当是铺首,有人将之称为门钹中的极品 。多为兽面铜质,兽形怒目圆睁,牙齿暴露,口内衔着大环 。铺首的兽面似龙非龙、似狮非狮,有避邪、镇宅之意 。
铺首只是门环底座,铺首衔环才是一个完整的门环 。传统门铺首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构件,古时,铺首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
明史记载:“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 。
门环
门环,俗称响器,是安装在大门上的拉手 。门环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一直到唐代,只有官府和宗庙的大门才能享有“铺首衔环”,寻常百姓的宅门是不能有任何装饰的 。宋以后,门环才逐步走向民间 。
门环威严地扣于门面之上,华美的门环给大门画龙点睛 。院内人出门时双手拉住中部的叶状片或铁环带上门外来人则轻扣门环,以唤院内人开门 。有熟人来,扣的响数和轻重都有常数 。
门环是集实用、装饰和门第等级为一体的古建筑构件,是中国古建“门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门钉
门钉开始只起加固作用,因门板多为拼合而成,在结合部安装门钉来加固,外露的钉帽被打成蘑菇形,后来渐渐变成了门上装饰品 。
门钉在古代又称为“浮沤钉”,浮沤就是水面上的气泡,借以形容门板上的门钉仿佛是漂浮在水上的气泡,门钉通常钉入门板一寸左右 。
门钉数量是很有讲究的,清代规定,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饰用,亲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 。平民百姓之家则不得使用门钉装饰 。
如皇家建筑的门钉横九路、竖九路,帝王宫殿大门上有八十一枚门钉,古代以“九五之尊”称指帝王之位 。
门槛
门槛是设在门框下端的横木条、石条,是门里门外的分界线 。门槛高一点,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碍风沙水患、虫、鼠等侵入的功效 。
门槛是表示宾主之礼的象征,客人跨过门槛进入厅堂,头需要低下来,看自己的脚步防止磕碰,这是对主人的尊重 。有句俗语讲“折了门槛便无内无外”,说明门槛是家庭秩序内外有别的礼制界限 。
古代踩人家门槛是对宅主不尊敬的行为,门槛后来引伸为既挡财气又挡命,所以常有人不顺利时说“遇到槛了”,也常常听到,某某人家门槛高,表示这户人家条件好 。
一扣一推,饱含历史韵味的中国门 。观看石墩上抱鼓石图案,默数着门簪上的“户对”,用铺手衔环敲击出低沉的碰撞声,推开吱吱呀呀的古建筑大门,悠久的历史传说迎面扑来 。
宅门作为中式院落的门面,常给人最为直观的第一印象,无论从造型、结构,还是雕刻、装饰,都是中国传统古代建筑艺术最为集中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