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意义是纪念哪三个人( 二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
端午节纪念谁 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 导读:说来奇怪,我国的传统节日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春节有年兽传说,中秋节有嫦娥奔月,端午也有相应的传说故事,在这些传说故事中,最流传的就是端午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而设立的,那么端午节纪念谁?端午节纪念的三个人是哪三个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民间有很多说法,最常见的三个说法是端午节纪念曹娥、伍子胥和屈原 。
在浙江一带流行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
《后汉书·列女传》是这样的记载:“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 。父盱,能弦歌,为巫祝 。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溯涛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尸骸 。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至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为立碑焉 。”
曹娥生于东汉时期,今天的浙江绍兴上虞人,她的父亲是专门搞祭祀的巫祝 。父亲不幸溺死在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泣 。过了七天,她也投江而死 。
因为她是孝女的楷模,因而广泛流传 。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建造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并在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竞渡以为纪念 。
也有传闻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父兄都被楚王杀害了,为了报仇,伍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最终打败了楚国,报了杀父兄之仇 。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听信了谗言,逼迫伍子胥自杀,又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于是把五月五日也称为伍子胥纪念日 。
民间传说伍子胥死后,天帝怜他竭尽忠心却遭冤死,便封他为钱塘江的潮神 。《曹娥碑》上说:“五月五日,以迎伍君” 。
而流传最广的是,端午节这天是为了纪念屈原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
屈原当时是楚国的大臣,得到了楚怀王的器重,但是也因此引起了同僚的嫉妒,他们在楚怀王以及后来的继位者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最终在奸诈小人的迫害下,屈原被疏远,最后被流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