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当世提到前朝的年号时,那个年号如果跟当今皇帝的名讳相同,那就必须修改掉 。《旧唐书·经籍志》编年类,其中有《崇安记》二卷 。此卷之前叫做《隆安记》 。其避讳的是年号 。原来,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 。东晋的第十位皇帝,397年―419年在位 。他的年号是:隆安、元兴、大亨、义熙 。
他的第一个年号中的“隆”字,因为犯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因而被修改为“崇安” 。从唐玄宗起始的唐人,在写历史文章或者历史故事说(写)到晋朝的年号“隆安”时,只能够表述为“崇安” 。这个怪别扭的,给后人造成很大麻烦 。
再瞧一瞧晋安帝的第二个年号,可以知道,如果到了朱元璋时期的明朝人,当他们提到“元兴”年号(397-402年)的时候,显然也是要避讳的 。明朝人如果要表述公元397-402年,因为没有公元的表述方式,他只能够说是元兴某年,但是,明朝人不能够写出“元”,所以,一定会找出一个字来避讳的 。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明朝没有“元宝”,一律叫做“通宝” 。
文章插图
【明朝通宝】
除去因避讳修改前朝年号外,还会因避讳而修改前朝官名的 。
意思是说,当世提到历史上某个官名的时候,如果皇帝的名讳正好与官名的字相重合(一样的字),那么,前朝的官名就必须改掉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官名瞧上去与历史上的不一样,其实不是史官写错了,而是他要避讳才这么写的 。
仍然以唐朝为例,在《后汉书·刘焉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 。意思是说,祭酒(学官名 。汉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这位官员带领别的官员,大多数是唤做“理头”的官员 。这一句话引自《魏书》,原来的官名是写的“治头” 。因为避讳武则天老公——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的名讳,所以写文章的官员章怀才写成了“理头” 。如果不生在那个年代,是很容易忽视的 。
文章插图
【李治(剧照)】
避讳这个中国传统,不仅是一个文化现象,还是一种等级思想 。
这样的思想,不仅封建王朝皇帝具有,也影响到旧知识分子和平头百姓 。
比如,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教书匠洪秀全、种地和烧炭的杨秀清等,同样受到严重影响,一旦掌握了一些权力,搞起避讳来比封建皇帝有国之而无不及 。据说,当太平军刚一打下金陵,定都天京,手中有了权势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搞起避讳来了 。因为洪秀全以“拜上帝会”起家,所以,在太平天国的地盘之上,“上”成为了避讳字,各地的地名都不能够用到“上”字,统统改为“尚”,因而,“上海”、“上虞”改为“尚海”、“尚虞” 。呵呵,“上下左右”是不是也改为“尚下左右”、“上朝”改为“尚朝”、“上级”改为“尚级”?这个字在汉字中使用太广泛,只有破落秀才洪秀全才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干出如此麻烦广大读书人的无聊事情出来 。
不仅如此,太平天国还避讳一个字“王” 。在辖区范围内谁要是姓王必须改姓,就连洪秀全的亲戚也不能开绿灯,洪秀全的两个表兄本叫王盛均、王盛爵,为了避讳后来竟改称了黄盛均、黄盛爵了 。如果太平天国成功夺取全国政权,中国的大姓就要被消灭一个了 。避讳可以说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十分流行,要避讳的字到后来越来越多范围扩大化 。几十上百个,但凡涉及到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以及所谓天父诸女婿等人的名讳都得采用代字,都得避讳,接下来还有避讳的就是洪秀全及以下的六大王的名字等等,避讳编撰成了一部书 。如果夺取全国政权,整个中国古籍恐怕得遭到更大浩劫 。
所以,农民起义军等级观念也不比封建帝王差,如同饿饭人见了米饭显得更没有理智!
文章插图
【太平天国首领】
在封建王朝,因避讳还会发生这么一些情况:
其三:因避讳,修改前人谥号的 。(举例略)
其四:因避讳,修改前人姓的 。(举例略)
其五:因避讳,修改诸名号的 。(举例略)
……
有如此多的避讳,古人该用什么办法来避讳呢?
比较通俗易懂的有这么几个实用之法:
- 恃怎么读音 擞怎么读音
- 鲅鱼饺子馅怎么调
- 咸鱼萝卜丝怎么做好吃
- 怎么样炖牛肉才烂得快
- 菌子炖鸡怎么做好吃
- 怎么做好吃南荠虾仁
- 火烧鳄鱼尾怎么做
- 怎么熬出又白又浓的羊汤
- 宝塔花菜怎么做好吃
- 豆腐脑的卤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