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050年碳中和 到2035年我国碳排放呈现( 二 )


目前,欧盟已经把气候中和目标写入气候法,未来也会不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定相关气候和能源政策目标,包括推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等 。
由此可见,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在目标上并没有出现明显倒退现象,反而与前任政府相比还有所前进 。
二、俄乌冲突让欧盟陷入“能源危机”
不期而至的俄乌冲突彻底扰乱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进程,以往欧洲人“信心满满”的“弃煤”计划不发生缓和迹象,对整个欧洲乃至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
实现碳中和是全球的共识,但是欲速则不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需要要分阶段和分步骤实施,不可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激进措施,但是也不能消极等待,更不能被动懈怠 。
在面临能源供应危机之际,欧洲多国不再次“求助”煤电,暂时降低身价,重新启用被欧洲人普遍称其为“脏能源”的煤炭,被迫计划增加煤炭发电量,以解燃眉之急 。
欧盟曾于2021年提出了激进的脱碳计划,其中煤炭退出电力生产是其重要措施之一,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煤炭将尽快被撤出电力行业 。
在现实压力面前,欧洲人不无奈地屈服,重启煤电确实是应对当前能源危机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之一,但这对欧洲未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势必会产生更大压力,不过就是将压力后移而已 。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俄乌冲突导致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制裁与反制裁,也就可能就没有欧洲目前面临的十分棘手的能源短缺危机,如果德国目前没有能源供应危机并且在2030年实现煤炭退出,那么在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100%的目标可能就没有歧义,而且很有可能如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
显然,天算不如人算,俄乌冲突打乱了德国能源转型的节奏,德国政府被迫放弃了在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这个具有标志性的目标,进而为该国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留下相对宽松的时间 。
目前,由于俄乌冲突,欧俄之间能源博弈正在持续,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正在面临着相当严重的天然气短缺危机,而且这场危机究竟对德国造成何种冲击和影响目前难以准确判断 。
欧洲多国重启煤电,意味着欧盟不放缓碳中和步伐,因为某些政策调整,尤其是煤炭发电政策确实与以往承诺出现了矛盾,全球能源界也有理由对欧盟未来气候战略保持审慎的怀疑态度 。
从近年来欧洲能源转型路径来看,过去数年欧洲都依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进口接收站建设比较滞后,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也落后于市场需求,可能根本就没有设想到俄罗斯天然气管道会出现比如减供、停供或断供的情景 。
在过去几年,欧洲将主要精力和大量资源投入到了氢能发展中,对可能出现的天然气短缺供应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无情的现实将欧盟在与俄罗斯能源博弈中的劣势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 。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也存在能源博弈,而能源转型本身就是在各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再分配过程 。
在欧洲能源转型过程中,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各个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电油气等相关利益团体与绿色脱碳利益团体之间的博弈一直都在持续进行,或许争议或辩论或歧义连片刻丝毫都没有停步 。
显而易见,在能源短缺危机下,传统化石能源利益团体的声量必然会随之而变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绿色脱碳利益团体的力量 。
过去较长时期,欧洲减排的主要路径是以气代煤,目前欧洲天然气出现短缺,关键原因是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尤其是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和储备设施建设滞后 。
欧洲天然气短缺并不意味着全球天然气资源出现了短缺,从全球视角来看,天然气资源供应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投入资金比较大,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
气候变化议题源于欧洲,二氧化碳减排议题始于欧洲,更是兴盛于欧洲,已不再是单纯的气候、生态和环境议题,而是事关到人类历史演变和人类道德伦理,更涉及到全球产业结构布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和货币金融体系重塑等诸多领域,目前在欧洲已经成为主流价值取向,也决定着欧盟在未来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几乎没有“开历史倒车”的机会了 。
目前,欧洲能源短缺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扩散 。
根据媒体报道和分析,2022年下半年,欧盟四分之一的铝产能将面临关停减产的风险,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欧盟多国的电力价格也在不断飙升,这可能导致企业和交易公司面临破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