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人是谁( 二 )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人是谁

文章插图
背水一战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展开1全部
韩信呵“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背水:背向水 , 表示后无退路 。公元前204年 , 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 , 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 , 率领二十万兵马 , 集结在井陉(xíng)口 , 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 , 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 , 道路狭窄 , 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 , 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 , 把城墙垒得高高的 , 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 , 汉军前进不得 , 后退不能 , 又无粮草 , 成了瓮中之鳖 。我看不出十天 , 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 。但是 , 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 , 十分高兴 。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 , 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 , 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 , 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 , 埋伏起来 。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 , 袭入其大营 , 拔去赵军旗帜 , 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 。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 , 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 , 大笑他是傻瓜 , 不懂用兵 , 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 。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 , 只留下一个空营 , 立即闯进赵营 , 拔掉赵旗 , 换上汉旗 。韩信则假装败退 , 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 , 汉军后无退路 , 个个背水拼命厮杀 。而赵军久战不胜 , 士气开始低落 , 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 , 军心顿时大乱 , 纷纷溃逃 。汉军乘机前后夹攻 , 大破赵军 。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人是谁

文章插图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背水一战的故事 , 发生在秦朝灭亡之后 , 西汉开国之前的历史阶段 。
此次大战 , 主要人物有:汉军名将韩信 , 赵军主帅陈余 。
背水一战 , 军事家韩信巧妙地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人是谁

文章插图
背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是谁展开3全部
中国历史上能用背水一战这种计谋取胜的 , 只有秦汉时期的韩信能够做到取胜 , 在后世的朝代中 , 敢用背水一战迎敌的将领都不多见 , 更别说用背水一战取胜了 。
背水一战 , 简单地说就是背靠水源 , 正面迎敌 , 使用这种计谋是没有退路的 , 虽然目的是激发自己一方将士必死的奋战之心 , 只有击败敌人 , 才能生存下来 , 如果击不败敌人 , 那么自己一方不是被被敌人击败 , 就是被敌人赶到河中淹死 , 换句话说 , 背水一战是一个险计 , 取胜的难度大 。
所以说 , 背水一战是一把双刃剑 , 用不好会伤了自己 , 那么韩信为何能用背水一战这种计谋取胜 , 这是巧合 , 还是韩信的运气实在太好?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的人是谁

文章插图

韩信兵棋推演
一、双方军队数量
韩信攻赵之战 , 其实是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河边列阵的1万汉军 。
第二部分是埋伏在井陉山上的2000名汉军轻骑兵 。
第三部分是韩信率领的主力汉军 , 人数约有2万 , 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营地 。
人数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韩信的主力数量是多少 , 史书没有记载具体的数字 , 只说了数万 , 除去河边布阵的1万人和埋伏在山上的2000轻骑外 , 韩信的主力应该至少有2万人 , 当然这是估计 , 韩信的人数只会比这多 , 不会比这少 , 就算2万人吧 。
赵军的人数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说法是号称20万人 , 按照当时战争的习惯和司马迁的笔法来说 , 号称的人数往往是虚构的 , 比如司马迁写刘邦与项羽的军队时 , 就分别写出了实数和对外号称数量 , 当时刘邦只有10万 , 就号称20万 , 这里赵军号称20万 , 那么实数只有10万人 , 同时以赵国的实力来看 , 也只有10万兵力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