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的由来和风俗( 二 )


3、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于聚宝门(今中华门)外设御花园育植百花 。几百年来此地居民多为花农,花农为了保平安、保收成,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占地约5亩,供奉百花仙子,花神庙因此而得名 。康熙乾隆年间是花神庙的鼎盛时期 。每年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和九月十六的菊花生日,花神庙地区都举办花朝节庙会,游人如潮 。达官显贵、平民百姓都来赏花消遣 。文人雅士纷纷吟诗泼墨、刻碑留念,有名之士的碑刻达数十块 。
4、白兰、茉莉、珠兰、栀子等都是花神庙的传统花卉,改革开放前,花神庙有8个生产队,其中7个队的村民以种花为生 。太平天国时,花神庙毁于战火,但人们十分信奉百花仙子,将花神庙与善司庙合并,定为花神庙,有二进大殿,十九间厢房 。
5、从成为皇家御花园那天起,花神庙就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鲜花除了为花农们换来收入,也使得这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 。1983年,南京市园林局联合南京多家媒体共同举行了一次大投票,选出来“新金陵四十八景”,花神庙以“花神竞艳”被列为其中一景 。
花朝节是汉族传统节日,它的由来是什么?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 。汉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 。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养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 。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正是此俗的写实 。
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率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 。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游行,谓之"花神灯" 。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 。《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 。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 。
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 。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 。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 。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 。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 。但是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记载中,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 。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 。"《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 。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蔡云《吴歈》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 。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 。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 。《花木录》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 。《月令广义·岁令一》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 。《夷坚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 。大约花神为女性形象是约定俗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