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相关的资料

寓言: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他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更是一则寓言,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
郑人买履相关的资料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
这是人教版的
回答者:wuhuier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4-26 12:42
修改答复: wuhuier,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 。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
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矛与盾》全文仅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答 。《郑人买履》也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 。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 。两则寓言都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而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
选编这两则寓言的意图是,在第十一册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
三、教学建议
1.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然而有注释可供借助,
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加上在第十一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经验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 。不要讲语法知识 。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还可让学生从中逐步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注释 。
2.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每课时可以集中学习一则寓言 。两则寓言除具体内容不相同外,有许多相同之处 。现以《矛与盾》为例,建议如下教学步骤: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借助注释试读课文,力求了解句子的意思;接着,指导朗读,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在反复读文中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意思;而后,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最后,讨论、理解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
3.指导朗读和背诵是教学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 。现在的学生阅读古文的障碍在于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与现代文存在差别 。这种障碍的消除,对小学生来说,不能讲古汉语的词法、句法 。主要方法是: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 。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 。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须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