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王翦,秦国名将王翦下场( 二 )


不久楚军故意示弱,一直后退,保留精锐部队突袭李信,让秦军损失了大量兵力,斩杀了七名秦军都尉,造成秦国历史上少有的败仗之一 。秦王政收到战报后十分生气,亲自乘车前往王翦老家向其致歉,并且答应了他的加兵请求,让他带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
王翦出征前询问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请求赏赐美田,求赏的程度连部下都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分,王翦才表明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表达自己对金钱的贪欲,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就可以消除秦王怕他带兵独立的疑心 。
秦始皇二十二年,王翦带兵伐楚,大军到了楚国之后一年都坚壁不出,大军在当地修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作乐,楚军在等待了一年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就在楚军往东调动的时候,王翦率兵出击,杀项燕于蕲一年之后又俘虏了楚王负刍,平定了楚国 。随后王翦又南征百越大获全胜,被秦王封为武城侯 。
王翦经历了四个朝代,历任多位相国,后人对他都十分尊重 。在其灭楚后不论秦王怎么劝说都要求隐退,最终也得以善终 。

怎么评价王翦,秦国名将王翦下场

文章插图
三.司马迁议论王翦白起
《史记》中记载,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 。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
司马迁曾经讨论起白起和王翦两人,说两个人都是能征善战机敏多智的大将,这两个人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石,当然两者之间也有不同 。白起南袭荆楚,北战长平,为秦国开拓了不小的疆土 。但是历史上他也因为屠杀了赵国四十多万降卒遭到骂名 。
虽然擅长于驰骋在荒山野岭的战场之上,能够一人单骑做到所向披靡,但是肃然起敬的皇宫庭院并不是白起擅长的战场,他受到众多大臣官员的排挤和诬陷,不懂得皇宫中勾心斗角的他也不小心得罪了君王 。之后这位立功无数的大将被贬低为士兵,最后伏剑自尽,成为千古遗憾 。
而王翦虽然也一直驰骋于沙场,在这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做到了智慧和战斗同存,外界对他的评价多为有勇有谋,并且得到了封妻荫子名传千古的结局 。但是在司马迁心里,他在当时的秦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百官的尊重,在军方也有足够的资历和功绩 。却不能做到规劝秦始皇嬴政多行德政,最终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
司马迁认为,作为秦王身边的亲信,当他看到君王施行了错误的政治角色后,居然没有站出来及时谏言,尽力的规劝 。反而选择了俯首称臣言听计从,之后又告病退出这场纷争,对于秦王来说他是一名心腹,但是对百姓和国家来说他是一个不合格的臣子 。

怎么评价王翦,秦国名将王翦下场

文章插图
总结
王翦大概是一心关注于军事,他很少和朝廷中的官员有交集和冲突,一心征战沙场 。大概也是他明白,武将的使命就是战胜敌人,至于劝诫皇帝行驶仁政,应该是文臣政客所为 。
王翦知道秦王多疑的性格,当武将参政的时候,帝王也会考虑他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大小,不论是否采用他的意见,都要保证皇帝不会受到威胁,否则只有被皇帝怀疑最后惨死的下场,这大概就是王翦所理解的伴君如伴虎吧 。
王翦打仗厉害吗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 。《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他们都是戎马一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秦、赵两国最为倚重的大将,代表了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所选的四人都是战国后期的名将,战功都很伟大,却没有理论著述 。

怎么评价王翦,秦国名将王翦下场

文章插图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从结局上来看,白起、廉颇、李牧这三个人,都没有获得比较好的结局,比如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赐死,李牧是被赵王迁冤杀,而廉颇则在赵国受到排挤,从而最终客死异乡 。与此相对应的是,王翦则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
当然,王翦之所以能够善终的结局,不仅是因为他具有比较高的情商,敢于急流勇退,也是因为他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很多人看来,秦王嬴政所建立的天下,大部分都是王翦率军打下来的 。对于秦灭六国来说,王翦更是亲自率军消灭了三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