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号,2012年3月3日出生到2023年3月3日多大了?( 二 )


2、酸化可导致:大部分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很低 。土壤酸化导致肥料流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不足30%!土壤酸性不单使70%的氮素的流失,同时也使60-80%的易生成不溶性物质的磷钾成份吸收不了,加上酸性导致根系生长弱及养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其结果导致大量使用化肥,作物却生长缓慢,病害多,产量低,品质差,造成投入增加,效益大幅度降低 。
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 。土壤pH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种养分的固定、释放与淋失 。土壤的pH值在6.5左右时,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都较高,并适宜多数作物的生长 。在微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中,氮、硫和钾的有效性高 。pH6~7的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最高 。当pH﹤5时,因土壤中的活性铁、铝增加,易形成磷酸铁、铝沉淀,当pH﹥7时,易形成磷酸钙沉淀,磷的有效性均低 。如:pH6.5~7.0时,土壤有效磷为49.6毫克/公斤,当pH<5.5时,只有6.3毫克/公斤,约为原来的17分之一 。在pH6.5~8.5的土壤中钙和镁的有效性高,在强酸和强碱性土壤中钙和镁的有效性低 。在酸性和强酸性土壤中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高,当pH﹥7时,有效性明显下降,并常出现植物缺铁和缺锰 。强酸性土壤中钼的有效性低,当pH﹥6时,其有效性增加 。硼的有效性在pH6.0~7.0和pH﹥8.5的土壤中有效性高,在强酸性和pH7.0-8.5的土壤中有效性都低 。近年来,全州烟叶主产区连续出现缺钙、缺镁、缺硼的综合症状:叶片萎蔫,主根发育不良,侧根形成黑白相间的毛刷状根,逐渐死亡 。经取样检测,pH值平均为4.4,交换性钙72.5毫克/公斤,活性镁25.7毫克/公斤,大大低于交换性钙的临界点480毫克/公斤,交换性镁120.0毫克/公斤 。
3、酸化可导致:作物营养不良,缺素症严重 。苹果苦痘病、红点、根瘤、丛叶、花叶、果锈病及梨铁头、斑点、鸡爪印等缺素症及病毒等病频繁发生 。树势抗逆力弱,容易受病菌侵蚀,用再好的药也控制不了病害的发生!免疫力差,抗逆性弱,病害爆发 。由于土壤酸化,改变了土壤微生态环境,根际有害微生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繁殖,且这些病害控制困难 。
4、酸化可导致: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 。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芽孢杆菌,放线菌、甲烷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 。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
滋生众多病害 。土壤酸化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生长和活动受到抑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中C、N、P、S的循环 。而土壤酸化滋生有害真菌,根际病害增加,且控制困难 。耕地酸化导致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的根肿病,芹菜、白菜的根腐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萎病,莴苣因缺钙出现“金镶边”等生理病害偏重发生 。近几年,玉米“打桩”、纹枯病加重,水稻迟发、僵苗等都与耕地酸化密切相关 。
5、现铝锰铁离子的毒害 。在强酸性土壤中能出现铝、锰的胁迫与毒害 。在pH﹤5.5的强酸性土壤中,交换性铝可占阳离子交换量的90%以上,容易产生游离Al3+,当游离Al3+的量达到0.2厘摩尔/公斤时,可使作物受害,大田作物的幼苗特别敏感,形成短粗根系,抑制养分的吸收 。施用石灰使土壤的pH升至5.5~6.3时,大部分Al3+会沉淀,毒害消除 。土壤酸化后,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加速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 。植物过量的吸收铝,不仅会降低作物产品品质,还会对植物体特别是植物根系生长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导致植物中毒死亡 。在强酸性的水田里,铝、铁、锰都危害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生黑根、锈根 。土壤酸化还会引起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活化,不仅影响作物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或动物体的健康 。
四、土壤酸性的形成
土壤酸化过程始于土壤溶液中活性H+,土壤溶液中H+和土壤胶体上被吸附的盐基离子交换,盐基离子进入溶液,然后遭雨水的淋失,使土壤胶体上交换性H+不断增加,并随之出现交换性铝,形成酸性土壤 。
(一)土壤中H+主要来源
在多雨的自然条件下,降水量大大超过蒸发量,土壤及其母质的淋溶作用非常强烈,土壤溶液中的盐基离子易随渗滤水向下移动,使土壤中易溶性成分减少 。这时土壤溶液中H+取代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上的金属离子,被土壤所吸附,使土壤盐基饱和度下降、氢饱和度增加,引起土壤酸化 。在交换过程中土壤溶液中H+可以由下述途径补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