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主要内容( 二 )


1905年冬 , 范爱农随徐锡麟夫妇赴日留学 。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应陈子英之邀前往横滨迎接 , 就在这时开始与范爱农相识 , 官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给师母带的绣花的弓鞋 , 鲁迅看到后嗤之以鼻 , 摇了摇头 , 被范爱农看到了 , 范爱农从此对鲁迅不满 。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 , 鲁迅又看不过去 , 摇了摇头 。
1907年日本留学生们接到安徽巡抚恩铭被刺杀、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的消息 , 举办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回国的想法 , 专门跟鲁迅作对 , 并从此一直与鲁迅作对 。
后来范爱农由于没钱上学 , 受到轻蔑 , 排斥 , 迫害 , 只得在乡下教几个小学生糊口 。革命的前一年再次遇到鲁迅 , 两人熟识了 , 范爱农解释了为何当年与鲁迅作对 , 鲁迅表示歉意 , 两人冰释前嫌成为好友 。
绍兴光复后范爱农十分高兴 , 来找鲁迅去绍兴 , 鲁迅当了师范学校的校长 , 范爱农当监学 , 工作认真勤奋 。报馆案风波后鲁迅去了南京 , 范爱农失去了工作 , 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 。一次跟朋友去看戏 , 坐船回来 , 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 。范爱农的一生正代表着那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际遇和境况 。
范爱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 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 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 ,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范爱农》是鲁迅实践自己主张的典范作品之一 , 它反映的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与一个普通的进步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所具有的历史认识价值 , 倒有可能退居次要 , 因为散文的容量毕竟比不过他的小说;然而 , 那蕴寓于平实冷静的叙述笔调之中的真诚深挚的感情 , 却跃居前位 。
扩展资料
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 , 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1912年 , 范爱农溺水而亡 , 作者鲁迅作此文予以悼念 。此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 , 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4期 , 后收入作者散文集《朝花夕拾》 。
通篇运用白描手法 , 用朴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刻画 。如写爱农外貌:“这是一个高大身材 , 长头发 , 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 看人总像在渺视” ,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 , 破布鞋 , 显得很寒素” , 他仍“瞪着他多白的眼” , 虽是身处逆境 , 穷愁潦倒 , 但他斜眼看人的渺视目光 , 总是透出他傲岸不群的豪爽和自尊 。
文中运用对比、衬托手法 , 增强了鲜明的表达效果 。如以“衙门里的人物 , 穿布衣来的 , 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 , 天气还并不冷” , 同范爱农“穿着很旧的布马褂 , 破布鞋”相对比 , 构成一反一正的对比映衬效果 。用办报少年的偏激行为和范爱农“办事 , 兼教书 , 实在勤快得可以”相对比 , 以显示不同人物性格的反差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爱农 (鲁迅《朝花夕拾》中收录文章)
《朝花夕拾》范爱农主要概括内容是什么?鲁迅的文章《范爱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 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 ,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全文语言朴素 , 感情真挚 。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 , 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 , 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对辛亥前后的社会病态 , 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
简介:
文章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 。“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 , 觉得他“很可恶” , 甚至以为“要革命 , 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