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家有几口人,花木兰的资料简介( 二 )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花木兰(有学者考证 , 其生于412年 , 死于502年 , 享年90岁 。一说生于412年 , 在从军12年后返乡 , 因不愿做魏主之妃 , 自杀 。)的故事流传广远 , 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 , 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 , 仍然传说纷坛 , 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 , 有人说是姓朱 , 有人说是复姓木兰 , 有人说是姓魏 , 明代的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 , 名木兰 , 父亲花弧(一说朱文禄)是一个后备役军官 , 大姐花木莲 , 幼弟花雄 , 母亲姓袁 , 一家五口 , 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 , 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 , 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 , 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 , 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 , 《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 , 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 , 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 , 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 , 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 , 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 , 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 , 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 , 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河南通志》:“隋木兰 , 宋州人 , 姓魏氏 。恭帝时发兵御戍 , 木兰有智勇 , 代父出征 , 有功而还 。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 , 本处子 , 名木兰 。历年以纪 , 交锋十有八战 , 策勋十二转 。朝觐 , 天子喜其功勇 , 授以尚书 。隆宠不赴 , 恳奏省视 。拥兵还谯 , 造父室 , 释戎服 , 复闺装 , 举皆惊骇 。咸谓自有生民以来 , 盖未见也 。卫兵振旅还 , 以异事闻于朝 。召复赴阙 , 欲纳宫中 , 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 。以死誓拒之 。势力加迫 , 遂自尽 。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 , 姓韩 , 原名娥 , 四川阆中人 。”
编辑本段历史民歌
《木兰诗》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在《木兰诗》的注解中称“不知起于何代” 。《古今乐录》记载:“《木兰诗》本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始得于民间 。”然而 , 《古今乐录》早已失传 。此说如今仍有争议 。参见《木兰诗》种种 。民歌《木兰诗》 , 很多人成年后仍能背诵 , 可是细勘诗句 , 却总感觉味道很怪 。因为 , 这是一首很杂糅的诗歌 , 诗句的后面似乎藏着不同时代的迥异声音 。南北朝时代落日的余晖 , 令木兰从军征战的故事 , 留下长长短短的暗影 , 一直投射到当代人的书卷旁边 。
《木兰诗》(11张)诗歌原文
—— 郭茂倩《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 ,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 , 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 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 ,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 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 , 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 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 , 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 ,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 , 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 , 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 , 坐我西阁床 , 脱我战时袍 , 著我旧时裳 ,  当窗理云鬓 ,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 ,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 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