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吗( 二 )


而我国不同,社会风气是比较传统的,对于私生活比较看重 。国人尤其是对名人的八卦新闻十分好奇,只要人一出名,其以前的生活都会被扒出来 。我国的社会环境就是人人都喜欢窥探别人的私生活,找出别人在私德上的错误,然后站在道德的高度,加以批判,却忽视别人的公德无亏 。
想当年陈独秀在北大意气风发,搞学生运动让北洋政府十分头痛 。北洋政府为了对付陈独秀,就将陈独秀出入八大胡同的事情发到报纸上 。当时胡适站出来为陈独秀说话,他认为不能因为别人的私德就否定别人公德 。但是陈独秀自己还是离开了北大,去往上海了 。
当年科学家杨振宁回国后以八十二岁的高龄娶了二十八岁的翁帆,结果网上骂声一片,对杨振宁冷嘲热讽 。杨振宁这几年由于反对我国建大型粒子对撞机这才赢得了一丝赞许 。
而爱因斯坦这般风流多情的人在我国人恐怕早就成了人人喊打,网络声讨的角色,能不能承受这些压力躲过一劫还是一回事呢,哪里还有时间去搞科学研究 。
当然只要社会环境改变了,体制更加开放包容了,学术环境改善了,人才培养机制成熟了,没准还真的出现爱因斯坦一般的人物 。
建国前遍地文科大师,建国后遍地理科大师 。但是理科大家发现没有,我国缺的不是物理大师,当年回来的那一批大师,成功培养了队伍,所以我们我们物理方面还可以,对应的各个产业在世界上都有一定地位 。反倒化学方面比较薄弱,对应到产业就是医药产业,这方面我们远不及西方 。再具体说到物理方面,我国的建树也大都是应用科学方面的,在基础科学方面几乎为零 。而小编说的爱因斯坦恰恰的基础科学的物理大师 。我国根本找不出这样的人物 。主要原因就是现在注重现实,基础科学这种方向性的,没有产出的,大家不愿给别人当垫脚石,所以大家都像走捷径,当然大环境也不好,你花精力研究出来,别人看到后,立马仿造 。徒弟研究出来,老师立马抢夺 。这种产出,这种环境,谁愿意搞?其实就人种而言中国人很适合搞研发,搞科学,但这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