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挂浆机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 )



记得那时坐轮船“上街” , 早上7-8点上船 , 大概9点半左右到达东台轮船码头 , 人们就各自忙开了 , 因为时间紧凑 , 下午3点半左右必须返回 , 轮船不等人 。大人们一般都是家里有事 , 去“上街”买菜 , 我们那里叫“打厨房” , 按照“厨师”开的菜单 , 照单买齐 , 其实我们那里的“厨师”平时都是农民 , 没经过什么培训 , 就是“骨里巧” , 能烧的一手好菜 , 三五个人打下手 , 一餐二三十桌对他们来说不非吹灰之力 。食材新鲜 , 讲究 , 做出的菜肴都令人惊叹 。要是有外地人作客 , 几乎没人不翘大拇指 , 比起现在的饭店家宴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现在生活条件发展 , 基本都去了饭店 。传统的人家 , 还是坚持“上街”或者就近的乡镇菜场买菜 , 请“厨师”在家烹饪宴请 。

有一年冬季 , 临近春节 , 我跟着父亲坐帮船“上街” 。一早就守候在码头上 , 等候帮船的到来 。寒风呼啸声中 , 帮船过来了 , 身着皮衣服的帮船老板娘 , 毛巾裹的只剩下两只眼睛 , 口里吐着雾气说:“小心点 , 当心船上滑 , ”防风的皮衣感觉效果不大 , 还是看见她不时的颤抖着 。拿着竹篙的手 , 冻的好像不能伸展一样 , 催促着我们赶紧下船舱 。

轰隆隆地挂浆机船 , 劈风斩浪的航行在蚌蜒河中 。河水哗啦啦的卷起一层层浪 , 跟随着船体 , 咆哮着河岸 , 河岸保持着沉默 , 任凭浪花洗涮着前行 。两岸光秃秃的树枝 , 褪去了浑身的碧绿 , 昂立着不屈的身躯 , 面对着严寒 , 轻轻摇曳着身姿 。沉闷的船舱里不时传来一些说笑声 , 我裹了裹衣服 , 探身来到后面驾驶处 , 双挂浆机的东风柴油机热气蒸腾 , 随风飘舞着 , 船后的水花飞溅 , 翻滚着欢腾而去 , 远处水天一色越来越远……

帮船很快到达了东台城区 , 河面上顿时热闹起来 。各种机船穿梭而行 , 轮船拖队 , 渔船 , 运输 , 重载的 。有篷的敞口的 , 摇橹 , 撑船 , 划桨的 。都是冲“上街”来的 。

帮船到了轮船码头 , 带好锚绳 , 帮船老板吆喝起来:“大家赶紧抓紧时间买齐东西和用品 , 下午4点准时离轮船码头 , 大家不要错过时间呀 , 过时不等人哦 。”此时的轮船码头 , 就好像一个时令蔬菜批发市场 , 商贩和种植户一早在轮船码头上一字排开 , 等待各路的帮船客人来买菜 , 人头颤动 , 拥挤不堪 , 各种叫声吆喝 , 讨价还价 , 谈妥称好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装上了来自各个乡镇的帮船 。一些人们陆续离开 , 有的要买干货海货必须去市场 , 赶往自己需要的地方 。

我和父亲一起出了轮船码头 , 到了东台街上 , 感觉“上街”就是不一样 , 到处车水马龙 , 川流不息的人群 , 感觉个个都那么忙碌一样 。也许是东台是靠近海边的原因 , 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人们所说的“海藻味” , 海鲜气特浓 。

父亲带我来了一家面馆 , 说这里的鱼汤面是东台一绝 , 尝尝这街上的特色 。时值吃早饭的时候 , 加上天气寒冷 , 很多人都进来暖暖身体 , 来碗鱼汤面 。我们好不容易找个位置坐下来 , 不一会功夫 , 两碗热气腾腾 , 香气四溢的鱼汤面呈现在我眼前 。面条白色细滑 , 汤白汁浓 , 蒜香飘浮 , 清爽可口 。筷子轻轻一挑 , 面香蒜香鱼香 , 一起入口留香 , 回味无穷 , 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 , 听说还具有较好的养生作用 。我喝了一口面汤 , 果然是浓香沾嘴边 , 丝丝鱼香入肺腑 。传说是皇宫里流落出来的大厨 , 选料讲究 , 选择了野生鲫鱼、鳝鱼骨、猪骨等原料 , 经过层层工序 , 熬制高汤过滤而出 ,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活性钙和各种氨基酸的特点 。还能够润脾健胃 , 补虚疗肠 。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 , 赛过老寿星”之说 。我边吃边享受 , 吃完了还端起碗往嘴里倒的一滴不剩 。想起那鱼汤面 , 真的应了街上和乡里的那句老话 , “吃一碗 , 想三年” 。心里想 , 这街上的真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