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盲盒经济,盲盒经济的6大方面分析?

现在万物皆可盲盒,外卖盲盒、机票盲盒、零食盲盒等等形式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盲盒经济为什么这么火?它利用的是用户的什么心理?它有哪些营销方法?存在的哪些风险和发展机会?本文作者将从六个方面对盲盒经济展开分析 。本文作者:Conlin_,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2016年泡泡玛特开始大力发展潮玩盲盒,盲盒模式开始渗透到各种商业领域,回顾2020年和2021年,前有各大食品企业相继推出盲盒礼盒,后有各旅游平台争相售卖机票盲盒,为什么企业那么热衷于盲盒模式?是什么让消费者对小小的盲盒如此着迷?盲盒有哪些分类?未来的盲盒发展方向可能是什么?
本文将从盲盒的起源开始,讲述盲盒的心理学原理、分类和营销方式,分析盲盒经济的潜在风险,并对以后的盲盒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
一、起源与发展
盲盒起源于明治末期的日本 。日本百货公司为了清理库存,往往会在各节假日推出福袋,福袋里面装着价值不一的各种商品,其组合商品的累加价格大于一个福袋的价格,因为“实惠”而引发消费者进行购买 。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有的企业把福袋的“不确定性”的营销思路带到了“扭蛋”上,与福袋的日用品不同,扭蛋里多是二次元的相关周边,因为购买前的不确定性、获得隐藏款的惊喜感、集齐整套周边的渴望感等因素,深受二次元爱好者的喜爱,其购买的重点从“实惠”转移到了“收集” 。
上世纪90年代,诞生了“集卡”式盲盒经济,各种干脆面等零食通过在食品袋里附加水浒传英雄人物卡等,引导买家进行购买商品和集卡活动 。
2016年后,盲盒营销逐渐变成热门话题,泡泡玛特推出了大量的盲盒产品,“潮玩+盲盒售卖”的形式逐步被大众接受,有资深的盲盒玩家甚至每年花费上万元购买盲盒,购买的主要动机除了“收集”,还添加了“炫耀”“放松”“潮流”“投资”等因素 。随着盲盒经济的发展,盲盒不局限于日用品、玩具、文具等品类,外卖、旅游产品等领域也在开始尝试采用盲盒营销的模式,赚取更多的流量和收入 。
二、以心理学角度来看盲盒经济
1. 注意力偏见:产品易得性
注意力偏见指人们的看法受重复的认知所影响,当一个消费者频繁地看到一个商家的广告、消息和商品时,他/她更可能进行购买决策 。
盲盒经济运用了这个理念,以泡泡玛特为例,其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让自己产品更可能地暴露在大众视野,使人们产生消费冲动 。在线下,泡泡玛特通过在各大商城铺设无人售卖机、快闪店和自营商店,增加了产品的曝光度和易得性,当初次消费者重复看见这些商品时,会有更大的概率抱着尝鲜的心态进行购买;在线上,除了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售卖产品外,还开设了线上抽盒机小程序,通过多样化、游戏化的方式使盲盒更容易地展现在消费者眼前,从而使他们产生注意力偏见,进行购买行为 。
2. 选择困难——不确定自己的需求
选择困难症是一种人们不确定自己内心的需求,面对过多的选择时感到恐惧,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事物的症状 。现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在日常的消费中,人们渴望购物无脑化、流程简易化,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购物平台都在优化自己的算法,通过数据分析最快速地向顾客推荐他们喜欢的产品,减少顾客决策时间,从而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
而盲盒则是一种选择困难症的解决方式,以潮玩盲盒为例,顾客只需在12个盒子里面挑选一个盒子,而具体得到什么全部都交给了“运气”,减少了顾客做决策的时间,消费流程快速而简洁,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已经帮他们做出了选择 。而“无脑化”的步骤也减少了消费者因为思考而取消消费的可能性,从而促使更多的顾客进行消费 。
3. 社会认同——从众心理
社会认同由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基本历程组成,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是看别人怎么想的,尤其是当他们要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的时候,人们会通过努力来获取自己认为的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模仿群体里的其他人的行动,也为从众心理 。
很多人一开始对于盲盒还比较陌生,然而当自己的社交圈子慢慢开始流行起来此类商品,当盲盒成为一个潮流、被很多人认同时,人们往往会基于从众心理,认为购买盲盒是所属群体的正确行动,渴望被群体认同,从而进行消费行为 。
此外,社会认同的“比较”历程也是使盲盒更易成隐的重要原因,人们为了收获社会尊重,会与他人进行比较,当自己抽到隐藏盲盒时,通过和没有抽到的人进行比较,精神上会产生愉悦感,从而给了消费者不断购买盲盒,渴望得到隐藏款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