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出生日期查生辰八字,出生日期转换生辰八字对照表( 四 )



推算地支: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 , 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 , 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天) , 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 , 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在) , 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 , 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 , 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 , 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 , 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 , 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 , 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 , 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 , 而是以节令为准, , 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 , 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 。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个阴历年份对应的干支 , 是该月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 , 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
例一:2008年阳历2月3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七 , 且还未立春 , 年干支应算做2007年的干支丁亥
。年干丁4×2+月数12=20 , 再减10=10 , 即癸;此日还未立春 , 地支为丑;故2008年阳历2月3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七)的月柱干支为癸丑 。
例二:2008年阳历2月4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八 , 但正好立春 , 年干支应做2008年的戊子 , 月数应为1 , 而不是12 。年干戊5×2+月数1=11 , 再减去10=1 , 即甲;地支为寅;故2008年阳历2月4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八)的月柱干支为甲寅 。
日干支推算公式
(由公历推算日干支 , 暂适用于1901年1月~2000年12月 , 至于1901年1月之前及2000年12月之后的日干支在计算时需加一相应的修正值) , 即
[(公元年数-1)*5+(公元年数-1)/4+该日所在当年的天数]/60
式中若(公元年数-1)/4不能整除时 , 则取其商数而舍弃余数 , 后面的“该日所在当年的天数”是指欲求当日是当年的第几天 。将上式所得的余数除以10 , 所得余数为天干序数 , 将其余数除以12所得余数为地支序数 , 如欲求公历1982年01月02日的日干支 , 按公式有
[(1982-1)*5+(1982-1)/4+2]/60
上式中 , (1982-1)*5=9905 , (1982-1)/4即1981除以4商495余1 , 取商数495而舍去1 , 因01月02日是一年中的第二天 , 故“该日所在当年的天数”是2 , 则整个算式为(9905+495+2)/60=173余22 , 22除以10余2(乙) , 22除以12余10(酉) , 故公历1982年01月02日为乙酉日 。
快速推算日柱干支法
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 , 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干支 , 皆可以此天为参考 。即计算出欲求当天与2000年元旦相距总天数 , 假设相距总天数为A 。
则公元2000后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 , 取余数0-9即为日干;(A-5)÷12 , 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
而公元2000前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 , 再用10减去余数0-9即为日支;(A+5)÷12 , 再用12减去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
(公式揭密:公元2000年1月6日是癸亥日 , 与元旦差5天)
不要被庞大的数字吓倒 , 由于30+30=60是12与10的最小公倍数 , 360亦为12与10的公倍数 , 我们可以巧妙地简化计算 。
例:求公元1937年7月7日的日干支 。1937年7月7日到2000年元旦的总天数为:25+31+30+31+30+31+(360+5)x62+15(15个闰年比平年多出一天) , 因360与(30+30)皆为12与10的公倍数 , 故可省去 。只计25+1+1+31+5×2+15=83 。(83+5)÷10余8 , 10-8=2即乙;(83+5)÷12余4 , 12-4=8即未 。故公元1937年7月7日是乙未日 。

如缩短计算范围:则推算日柱干支 , 必须先算出元旦日干支 。以元旦日干支推算其他日干支 。
⒈ 推算闰年元旦日天干:
①在二十世纪 , 闰年的末二位数÷4为元旦日天干(超过10 , 方法同前述) 。例如1988年元旦 , 88÷4=22 , 减20后余2为乙 。
②在廿一世纪 , (闰年的末二位数+100)÷4为元旦日天干 。例如求2008年元旦日的天干:(08+100)÷4=27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