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三 )


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的两千年间,我国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 。现代机器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 。世界各国沿用我国传统方法造纸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 。[编辑本段]造纸历史发展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伦发明“蔡侯纸”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 。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 。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
【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 。从此,纸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
敦煌出土大量古纸再次推翻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
中新网兰州5月5日消息:多年以来,中国使用的教科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 。而二十世纪以来有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这两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 。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
新华网报道说,“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据,来源于中国重要的史书《后汉书》 。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
1957年,陕西出土了西汉晚期的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这些考古发现使学术界对蔡伦造纸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纸,与以往考古发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 。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 。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唯一物证 。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透露,该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 。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 。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 。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繁多、时代跨度之久,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 。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也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
我国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据史料及有关专家考证,造纸术起源于漂絮,与沤麻又有密切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智慧和勤劳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纸的伟大发明应归功于长期从事漂絮和沤麻劳作的劳动人民,尤其是主要担负这种劳动的妇女 。早在西汉(前206~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 。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前179~前141年)之时 。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 。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纸得以继续发展 。蔡伦在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 。为此,他总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 。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到公元2世纪初的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大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