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 二 )


郑愁予的名字像他的诗一样,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这是辛弃疾的词,豪放而又婉约的清韵跃然纸上 。这美丽的名字在台湾文坛上被传唱着,如今,他的诗又被选入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大陆的读者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隽永、宁静、恬淡、深沉的诗风和中国文化的意蕴,征服了无数中学生读者的心 。请读:
《当西风走过》
仅是这样走过的,西风……
仅吹熄我的蜡烛就这样走过了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及代表性作品】徒留一叶未读完的书册在手却使一室的黝暗,反印了窗外的幽蓝 。
当落桐飘如远年的回音,恰似指间轻掩的一叶
当晚景的情愁因烛火的冥灭而凝於眼底
此刻,我是这样油然地记取,那年少的时光
哎,那时光,爱情的走过一如西风的走过 。
西风、蜡烛、书册、落桐、一系列的意象,意象的优美自成一种情趣,构成了晚景的情愁,极力描摹了对年少的时光的追忆心境,显示出对那时爱情生话无限依恋,“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情真意切 。又如:
《生命》
滑落过长空的下坡,我是熄了灯的流星
正乘夜雨的微凉,赶一程赴赌的路
待投掷的生命如雨点,在湖上激起一夜的迷雾
够了,生命如此的短,竟短得如此的华美!
偶然间,我是胜了,造物自迷於锦绣的设局
毕竟是日子如针,曳着先浓后淡的彩线
起落的拾指之间,反绣出我偏傲的明暗
算了,生命如此之速,竟速得如此之宁静!
这首诗情感的直率流露于语言,情景的配合构成诗的胜景,道出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看法,诗意而又洒脱,生命的严酷和生命的短暂、急速、宁静、华美,在诗的境界中都变成一种美感态度 。
《错误》是郑愁予的代表作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深得宋词的精髓,幽婉朦胧,深受海峡两岸中学生的喜爱 。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骑马在江南赶路,似乎在蒙蒙的烟雨中灵秀的山水中前行,自然而然的想起小小城市中小阁楼上那位之还还还在苦等的“佳人” 。“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它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也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江南的人与景都变得像“莲花开落”一般地变化 。接着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早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 。她的心寂寞如小城的傍晚,惆怅像紧掩的窗扉,青石巷深,寂寞中伴着深深的愁思 。
最后之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动情的字眼,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盼望是“美丽”的,而结局却是“错误”的,只能给妇人更添一份落寞,诗人把“美丽”和“错误”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此情无计可消处” 。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全诗情意缠绵,韵味悠长 。
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从此席卷两岸诗坛,目前两岸的文化交流在神州大地勃然兴起,两岸诗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成果,中学生享用他们的精神财富,步入审美天地,滋润自己的心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无疑是一件有益的事 。当代中学生要了解台湾的文化,代中学生不仅仅要读琼瑶、三毛,更要读一读台湾的现化诗 。
为此,你不可不读郑愁予 。
郑愁予的简介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1949年赴台 。
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
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
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
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
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
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莳华刹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