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阐述对立统一的自然和社会规律
八卦是由阴爻和阳爻两个最基本的符号构成的,这两个符号是贯通一切事物的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乾和坤是对立的,但它们又是统一的,阴阳调和才能化生万物 。
《易经》中无处不贯穿着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 。在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颐、离、坎、中孚、小过、大过以外,都是两两相对的,即一正一倒称之为“综卦”,“综卦”反映了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它们是对立又是统一的 。
比如:《地天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而《天地否》卦则是天地不交,万物闭塞 。又如:《火地晋》和《地火明夷》卦,前者是明出地上,后者是明入地中 。《火泽睽》和《风火家人》卦,《家人》卦讲的是治家之道,呈现了一派和美的景象,而《睽》卦却与之相反,火向上炎,泽向下润,相互背离,形成了一种瞪眼珠子似的矛盾 。《易经》就是运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阐明和揭示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的 。
三、阐述事物是曲线发展的 。
《地天泰》卦中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阐明了事物是曲线发展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趋势 。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了《易经》的始终 。
文王六十四卦的次序,基本上就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排列的 。乾和坤是六十四卦的总纲,从《屯》到《既济》完成了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但《既济》卦辞却告知“初吉终乱”,接着就是《未济》,事物又回到了初始阶段 。
古人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悟出这样的道理的 。再从每个具体卦来看,都是由“初”到“上”六个爻组成,初爻为事之始,上爻为事之终,中间的爻为事物发展的过程 。终结之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态势,就又形成了另外一个卦,开始了一个新的小循环,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
四、阐述矛盾的相互转化过程 。
《易经》通篇都充满着矛盾,每一个卦都是一个矛盾的个体 。有趣的是,《易经》的作者已经意识到两种不同的矛盾,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 。
《需》卦是说人们在田野里劳动的情景,“致寇至”、“需于血,出自穴”,看来不单是遇到了从山洞里钻出来的几个强盗,还发生了械斗,流了血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很简单,“需于酒食”、“敬之终吉”,请他们喝了一顿酒,问题就解决了 。《易经》的作者对解决这类矛盾的总原则是“唯有解”(见《解》卦),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啊!
另外一种矛盾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恐怕就不行了,得用“革”的办法 。《革》卦就连孔子都承认写的是“汤武革命” 。卦中提出解决类似殷纣这样的事情,要有“虎变”、“豹变”的决心和威力 。
这一思想在其它卦中也有反映,如:《师》卦说的是要动用军队、用武力的办法解决;《鼎》卦是以“鼎”来比喻国家政权,要让它“颠趾”、“耳革”、“折足” 。《易经》作者把解决这类矛盾的办法称之为“改命”!正如武王在灭商以后所说:“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见《史记·周本记》) 。
五、阐述按客观规律办事才是正道 。
古人经过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观察,初步认识到了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惩罚 。
《无妄》卦上乾下震,雷在天下行,符合自然规律,谓之“天道”;卦中“六二”与“九五”正应,阴阳各得其位,刚柔交合而不乱,这是“人道” 。天道和人道都按一定的规律运行,故而“元亨” 。卦辞诫之“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是说如果不按天道(自然规律)和人道(社会规律)办事,将要有灾祸,会受到惩罚 。
这一思想在许多卦中都有阐述 。《大壮》卦与《无妄》卦相反,雷在天上行,有悖于自然规律 。当事物发展到强盛阶段,如若不加以审时度势,仍旧贸然前进,就如“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必然会遭到挫折 。
六、说明人的认知来源于实践活动 。
古人已经认识到,人的认知虽然来源于实践活动,但也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他们“仰以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就是不间断的实践活动,或许经历了几代、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逐步认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这些认识之所以正确,因为它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比如,《咸》卦说的是“取女”,即用男女相亲相爱的经过来说明人的认知和感知过程,男女之间的相互感应,先是“咸(感)其拇”,接着是腓(腿肚子),再接着是股(臀部),然后是背部、颚、腮、舌,这是一个由下至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感应过程 。
- 日干支怎么查询,公历天干地支对照表?
- 出生日期八卦对照表,十二生肖出生年份对照表是什么
- 如何盆养九里香
- 苹果手机充电玩对手机有影响吗
- 2020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对大家来说有什么直接损失
- 你对有机食品有什么看法,你会花钱买真正的有机大米吗
- 职高单招和对口高考有什么区别呢
- 十二星座结婚配对统计表,2星座配对
- 海藻面膜加蜂蜜有什么效果
- 夏至吃什么风俗食物,夏至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都干哪些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