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宋陵卜选遵循“五音姓利”之理论,陵址位于地势较低之处(据说是赵匡胤用一直箭选择的陵址),陵墓都是面山背水,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陵墓造型 。同时这个时期的陵墓逐渐制度化风水理论的系统化对帝陵选址的影响大为增加,因而北宋皇陵陵区的选址变现出和魏晋唐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格 。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因为南北环境差异,南宋的皇陵又展现出一种新的风格!
辽,金,西夏属于游牧民族,帝陵的选址模仿中原王朝,同时保留着浓厚的本族特色 。辽国帝陵遵循了祖陵好山陵的习俗,西夏皇陵受到中原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金帝陵作为北京最早的皇陵群,受到了北宋和辽国的影响 。吸取了其中的优点,摒弃了周围开阔的开放式格局 。这一时期的帝陵选址和布局体现出由线转点,点线结合的特征,表现出来更多的封闭式陵域环境特点 。
明朝皇陵选址最注重风水,南京孝陵先不说,明十三陵从朱棣开始,当年朱棣徐皇后去世后,他早有迁都打算 。于是让人去北京选择祖陵,最后找到了万岁山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作为明朝的祖陵,最大程度按照“ 寻龙、查砂、点穴、观水、 立向”之原则卜选,不论陵群,还是单个帝陵要求更严 。
清东西陵选址承袭明制,在“ 地理五诀”的基础上更为细致,对陵址环境要进行“ 望气”,“验土” 。这一时期风水理论与陵址选择的关系最为紧密,影响最大,表现出帝陵选址思想的系统化,制度化,细致化,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封闭式的环境追求观 。
帝陵选址对于风水理论依赖以及变化的阶段性,深层次的折射出帝王们对于完美主义陵墓环境的追求心里,而陵墓本身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表现出陵址选择 中追求一种极度完美主义理想环境选择观 。
古代帝王选择陵墓根据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创造出不同的陵墓风格,但大多数是按照风水格局来选择的,为的还是后世子孙能够繁荣昌盛 。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2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
陵墓分布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距离天安门约50公里 。它们分别是明成祖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共计十三座 。定陵是唯一发掘的陵墓 。
地理位置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 。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另外,明代宗朱祁钰葬于北京西山的金山口 。
历史渊源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
- 请问不同尺寸的陶粒砖一方和一平米各是多少块!望大神告诉我
- 曲轴油封漏油的原因是什么
- 奔驰c350钥匙电池的更换方法是什么?
- 被子尺寸是多少
- 发生汽水共腾的主要原因是
- 海桐球发黄什么原因
- 海桐球可以扦插吗
- 干花和新鲜花哪个贵
- 大本钟在哪个国家城市
- 德品地板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