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出自哪里( 二 )


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平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来 。
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 。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 。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 。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里?《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 。“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 。《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 。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 。《天瑞》篇在论及阴阳的时候分别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来指称天地化生的不同阶段 。最后,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数字象征大道循环往复的运动 。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 。其次,故事表达了道家的“抱一”观念 。这种观念起端于老子《道德经》,并且被《列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所继承和诠释 。道家讲的“一”乃是基于“道”的整体性、永恒性、化生性而提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哲学的高度抽象 。《道德经》称“道生一”,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引伸到社会人生方面,“抱一”即表现为行事持之以恒,具有坚定信念 。愚公虽然年纪很大,但却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并且率领子孙挖山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了道家的“抱一”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