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泡石纤维主要用途有哪些?( 三 )


根据上面的描述,可以判断用于烟斗的海泡石是沉积型海泡石,即纤维结构发育不完全,且与其它矿物结合在一起,所以我推测,如果石斗纤维含量高且分布均匀的海泡石应该吸水性好、石质细腻,而且发色可能会更均匀;反之,含其它矿物多的石斗可能材质较粗糙且发色不易均匀;另外,如果杂志中含有海洋生物矿石较多的石斗,产生腥味的可能较大 。
三,在斗柄首先发色
大家知道石斗发色的本质就是烟草燃烧产生的有色微粒,被带入石斗并在石斗中传递导致,那么影响这一物理化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怎样产生作用?哪些是关键因素?
我们先看温度这个因素,烟草燃烧除产生烟气微粒外还带来温度的上升,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关烟草温度描述如下:卷烟830度-900度左右、纯手工卷制雪茄烟700度-780度左右、半叶卷雪茄烟750度-830度左右、机卷雪茄烟800度-880度左右 。所以猜测斗内烟草燃烧时的温度范围可能是750度-900度,那么在这种温度下,海泡石的物理化学性能将产生怎样的变化?下面的一组试验数据非常有趣,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基本可以对海泡石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吸水、失水性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在工业加工海泡石过程中有一个活化加工过程,海泡石的活化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应生成方法(化学方法),一种是机械处理方法(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可使其内部结晶组织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物理方法能改变其几何形状、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这里我们主要谈物理方法中的热活化,我猜测这和抽斗时或上蜂蜡时对海泡石的加热效果类似,先看下图:
海泡石纤维的活化温度跟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的关系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活化在100℃以内,孔径基本无变化,而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加,此时水分子从孔里或空隙间逸出,使得堵塞孔开放,则孔分布增加,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 。100~150℃比表面积和孔容继续增大,而孔径略有下降,导致此原因是由于纤维孔及空间隙中大量水分子产生热运动,拥挤到径口使得径口显得狭小 。活化温度超过150℃后,孔内和孔间隙里水分子开始减少,出口水分子浓度降低,孔径增大 。当200℃时沸石水和孔间水基本全部失去,此时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吸附性最强 。200~250℃比表面积基本相等,吸附性也基本相等,孔容和孔径下降 。250℃以后孔径继续增大,而比表面积和孔容都减小,即吸附性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海泡石的孔径过大或过小(以致于闭合),不能使比表面积最大,导致吸附性变弱,要想达到最大吸附性(即最大比表面积)活化温度必须控制在200~250℃之间为宜 。
我不知道石斗在点燃烟草时径向的温度分布,原则上内壁温度最高外壁最低,且刚开始燃烧烟草时温度会由内向外变化 。从图中可以推测由于石斗的温度分布不同,同一石斗沿径向的孔隙大小变化会不同,处于200-250度位置的海泡石孔隙最大,烟尘微粒会随水份一起被传递到孔隙最大出,我猜测这也是为什么斗柄首先发色的原因,因为此处的水汽含量最大且温度也较高 。斗钵虽然温度也高,但是由于水汽少,被带入的烟尘微粒也较少 。看来除温度外,水汽是第二个主要因素 。
【海泡石纤维主要用途有哪些?】 下面的两个试验把水汽在海泡石中的传递过程描绘得很清楚,先看吸水试验:
如图4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200℃时吸湿量最大,200~250℃间的吸湿实验值基本相近 。而活化温度越高的纤维吸湿最大点向高湿度方向移动,说明吸湿量越大 。孔径越大,比表面积越小,吸湿性也越小 。而活化温度在200~250℃之间,湿度增大,吸湿量也增大 。这个结果与上面的最佳活化温度非常吻合 。
再看失水试验:
如图5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200℃时放湿量最大,200~250℃间的放湿实验值也基本相近 。活化温度越高的纤维放湿最大点随着湿度减小而增大,说明放湿量越大,孔径越大,比表面积越小,放湿性越小 。而活化温度在200~250℃之间,随湿度减小,放湿量将增大 。这一结果也与最佳活化温度非常吻合 。
总之,海泡石纤维经200~250℃活化处理后,纤维孔分布最多,比表面积最大,本身达到最大吸湿量和放湿量 。吸湿量和放湿量还与外界湿度有关系,高湿度进行吸湿,低湿度进行放湿,这是由于水分子的浓度而决定的 。当外界水分子浓度改变,海泡石纤维内部水分子也随着相应变化,这样海泡石纤维随着周围环境湿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有斗友说过,烟尘微粒会由内输送到外,因此我猜测海泡石斗的径向颜色分布应该是递增而不是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