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会下跌还是会涨?( 二 )


据了解,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 。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20公斤 。受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人均需求量有所扰动,2020年为18.2公斤 。
而我国生猪的供给格局分散,目前市场中散养户占比约50%,散养户进入与退出市场带来供给变化与价格波动 。一个典型的猪周期遵循“蛛网模型”,包括“猪肉价格上升-母猪补栏增加-猪肉供大于求-猪肉价格下降-能繁母猪淘汰-猪肉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的过程 。
当前的猪肉供给=上年母猪存栏×MSY×平均出栏体重,规模场往往出栏特定日龄的生猪,不同年份生猪平均出栏体重变化不大 。
因此从长期看,生猪供给变化主要由前一年能繁母猪存栏与行业MSY决定,长期指标如母猪存栏、MSY等与生猪价格呈现反向关系 。中期指标包括母猪价格、仔猪价格等指标,代表当前市场的补栏情绪,与6-10个月后生猪价格呈反向关系 。
超短期指标包括生猪出栏体重、出栏量等,可用于监测短期内养殖户出栏情绪,若出栏体重快速下降,未来2-3个月生猪供应减少,价格有望上升 。
当能繁母猪数量充裕时,从母猪妊娠到仔猪分娩断奶约需4个月,断奶仔猪成长为商品肉猪约需6个月,即商品肉猪的养殖周期约为10个月 。
若能繁母猪数量紧缺,养殖户需要先补栏4个月大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到能繁母猪受孕,还需要增加至少4个月,该情况下商品肉猪的养殖周期约为14个月 。因此,商品猪的养殖周期为10-14个月 。
此外,生猪养殖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生产过程需要资金、种群、土地、环保指标等多要素投入,产能过剩时养殖户不会轻易去产能 。只有当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且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企业现金流断裂才会出现产能普遍去化,亏损深度与时间跨度是去产能的关键 。
中国养猪网
02、2022年生猪有望加速去产能
短期来看,受南方腌腊、春节影响,四季度是传统猪肉消费旺季,但往往春节后2-5月消费低迷,为传统消费淡季 。预计四季度猪价反弹,春节后继续下行态势 。
中长期,随着年龄结构改变、生活习惯改变,猪肉消费占比会逐渐下降,猪肉消费量预计将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短期看,通常下半年为猪肉消费旺季,猪价上升;春节后为猪肉消费淡季,猪价回落 。
按照历年猪肉消费和价格走势规律,8-9月猪肉价格一般维持高位,10-11月或将小幅度回调,12月受到年末南方腌腊、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通常猪肉价格呈现出翘尾的态势 。2006年以来,三轮完整猪周期中下行年份均满足以上规律 。
因此,预计今年春节前,猪价仍将呈现小幅反弹趋势;春节后的消费淡季猪价继续下行 。
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消费习惯改变,猪肉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一方面,居民追求健康饮食以及城市化带来饮食多元化,猪肉在饮食中比重下降,禽肉与水产品占比提升 。
另一方面,我国老龄化率正缓慢上升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认为,60岁以上老人比例每增加1%,家庭人均肉类消费减少0.5% 。长期看,预计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将呈现下滑态势 。
根据Wind统计,2021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首次转负 。根据农业农村部,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环比下降1.2% 。
按照2021年9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规定,“十四五”期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要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正常保有量的105%,为最低保有量的116%,全行业产能仍过剩,处于去产能初期 。
03、中国猪肉消费规模全球第一
猪肉需求在我国较为刚性,国人的饮食消费习惯青睐猪肉 。根据美国农业部,2022年预计中国猪肉消费量4841万吨,在全球猪肉消费中占比47%,位列全球第一 。
在中国肉类生产结构中,猪肉占比保持在40%左右,位列动物性蛋白消费品种之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18.2千克,同比下降超10% 。
随着人民消费习惯改善,肉类消费更加多元化,人均猪肉消费量略有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生猪总出栏6.94亿头,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出栏5.44亿头,2020年母猪产能不足,生猪出栏量继续下降 。
正常情况下,我国生猪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按出栏的标准体重120kg,销售均价17元/kg测算,我国生猪市场规模约为1.43万亿 。根据美国农业部,2014年以来我国猪肉消费量有所下降,消费量中枢约为5500万吨,按照17元/kg测算,我国生猪市场空间约935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