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棣后是哪一位皇帝?( 二 )


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 , 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 , 朝无废事 。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 , 串通宦侍 , 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 , 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 。
在位期间为政开明 , 发展生产 , 与民休息 。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 , 平反了许多冤狱 , 废除了许多苛政 。在军事上 , 修整武备 , 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 , 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
二、人物生平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8月16日) , 朱高炽出生于祖父朱元璋兴盛之地凤阳 。他是明成祖朱棣长子 , 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 当时他父亲为燕王 , 年仅十八岁 。相传仁孝文皇后梦见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 , 言行识度 , 喜好读书 。
在他儿童时代 , 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 。一次 , 明太祖朱元璋命朱高炽与秦、晋、周三王的世子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 , 唯独朱高炽回军较晚 , 明太祖问他缘故 , 他解释说清晨太冷 , 检阅应等到士兵们吃完早饭以后 。明太祖又命朱高炽分阅章奏 , 朱高炽独取与军民事务十分相关的奏章上奏 。
有文字谬误的现象 , 没有上奏明太祖 。明太祖指示他 , 是否是他有所忽视 , 朱高炽认为 , 不应以小小的失误来劳烦皇帝 。明太祖又曾问他:唐尧、商汤时爆发水旱灾害 , 百姓能凭什么度过 。
朱高炽认为 , 百姓度过灾害是因为圣明的君主有好的恤民政策 。明太祖为朱高炽的这些见识非常高兴 , 并评价他有“君人之识”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 , 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箭术 , 但总的说他很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 。相反 , 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 。
三、靖难建功建文元年(1399年) , 朱棣起兵靖难 , 宋忠大败的消息传至京师 , 建文帝紧急之下起用老迈的耿炳文 , 以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 , 宁忠作为右副将军 , 共同挥师北伐 。建文帝听闻北伐受挫后 , 以李景隆取代耿炳文 , 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 。朱棣为避免两线作战 , 先援救永平并击败了来自山海关的吴高 , 紧接着出兵大宁 , 命身为世子的朱高炽留守北平 。北平周边据点如涿州、雄县等虽被朱棣征抚 , 但限于兵力 , 燕军并未重点布防 , 因此李景隆不费吹灰之力便抵达北平 。
此时朱高炽手中尽是些老弱病残之兵 , 李景隆在城外安营扎寨 , 将北平城围得水泄不通 , 并集中兵力猛攻北平九门 。在李景隆尚未围攻北平城之时 , 朱高炽已积极为此准备 , 不分昼夜督治守备事务 , 注重安抚城中军民 , 故而北平城内“人人欢悦” 。朱高炽不但礼贤下士 , 积极咨询老于兵旅及才识的文吏 , 和他们共同商议准备 , 推诚待之 , 北平城内众人皆为尽心 。
而且朱高炽以身作则 , 每四鼓就起床 , 二鼓才休息 , 左右都以为世子朱高炽过于疲累 , 朱高炽认为 , 君父身冒艰险在外 , 此时岂是做人子的可以懈怠安逸的 , 且北平是燕军的根本之地 , 是南军必须要夺取的 , 岂能不做好防备 。而凡有大事要施行 , 必先禀命燕王妃徐氏 。朱高炽本就遇事冷静 , 不轻易自乱阵脚 , 再加上徐氏的协助 , 北平城人人斗志十足 。李景隆发现北平抵抗居然十分顽强 , 一时难以攻破 , 全无之前进军般顺利 , 无奈之下 , 只得继续围困北平 。
然居弱势的朱高炽反而数夜遣人开门袭击敌营 , 南军惊荒自杀 , 李景隆等围城久攻不下 , 兵士夜晚又时常受到燕军骚扰 , 难以休息 , 只得退营十数里 。不久 , 远去大宁的朱棣率领挟持宁王朱权而来的军队返回 , 攻击驻扎城外的李景隆军队 , 朱高炽亦乘势出城与其父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 李景隆“狼狈大败散走” 。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 , 保住了北平城 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