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哪一首诗 全诗是什么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哪一首诗 全诗是什么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哪一首诗 全诗是什么

文章插图
出自《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两两归鸿欲破群 ,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 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如下: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 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 , 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 ,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 , 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 , 依依不舍 , 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 , 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如下: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 , 宋初九僧之一 , 能诗能画 。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 共两幅 , 一幅是鸭戏图 , 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 , 有用“晓景”、有用“晚景” , 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
扩展资料: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 视觉由远及近 , 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 , 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 , 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 , 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 , 表明早春时节 。
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 , 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 , 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苏轼学古而不泥 , 前人诗句的造意 , 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 , 熔炼成这一佳句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 , 画面是难以传达的 , 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 , 在诗中表达出来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 , 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 , 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 , 只要江水不结冰 , 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 。因此 , 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 。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 , 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 , 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 , 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 , 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是什么?
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哪一首诗 全诗是什么

文章插图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白话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 鸭子在水中游戏 , 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 , 是芦苇也开始抽芽 , 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 , 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 , 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 , 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 , 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 , 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 , 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扩展资料:“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 , 画面是难以传达的 , 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 , 在诗中表达出来 。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 , 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 , 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 , 只要江水不结冰 , 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 。因此 , 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 。
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 , 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 , 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鸭下水而知春江暖 , 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 , 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