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三 )


《命运交响曲》赏析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文章插图
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 。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 。
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
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阴暗、冷酷、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 。接着,主题以弱的力度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似乎是一声巨响后的余音,也似乎是厄运在四处蔓延 。随着力度的渐强,命运主题在乐队合奏的轰鸣中又一次出现,并稍加变化向前冲去 。它开始时有些惊慌不安,以后逐渐活跃起来,试图主宰一切 。
突然,两个强烈的和弦将它阻截住 。瞬间的沉寂之后,嘹亮的号角声在圆号声部奏响 。随即,抒情的第二主题呈现,这是作曲家内心的写照,在这安谧、温暖的音乐中作曲家表达了渴望安宁的心境 。
此时,躲在低声部的命运主题越来越执拗、坚决,伺机重占领地,然而,一个强有力的坚定的旋律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将它淹没 。在这段音乐的末尾仍可听到厄运的挣扎声 。第二乐章,凶残的命运终于露头了,它阴暗地、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着,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以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人的一切 。
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它在召唤人们奋起斗争 。渐渐地,音乐的力度在减弱,音区频繁交换,音调低抑、不稳定,似乎是对斗争产生怀疑、动摇 。突然,命运主题又凶猛地闯入,它粗野地呼号着,在大爆发的高潮中进人第三乐章 。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 。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时而不安,时而跃跃欲试 。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 。使它停下了脚步,这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
随后,命运主题继续向前进行,试图主宰一切的势头愈发强烈 。当第二主题奏响时,阴霾暂时消失 。但厄运不肯罢休,直到强有力的坚定旋律把它吞没 。乐章结尾,人与命运的搏斗更加激烈 。
开始时,命运主题以强的力度、宏大的音响傲然伫立,而后,号角性的音调奏响,它同小提琴奏出的不断上行的音流一起形成了一股驱逐厄运的力量 。几经搏击,人还是没能摆脱凶狠残酷的命运,音乐在命运主题不可一世的锐气中结束这一乐章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小姐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 。一连串的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更不想屈服于命运对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运、向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 。
《命运交响曲》的赏析
与命运搏斗的贝多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文章插图
《命运交响曲》是世界著名作曲大师贝多芬的作品,这首曲子也叫《第五交响曲C小调》,作者简介: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 。贝多芬4岁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实现 。
贝多芬幼年的教师聂耶菲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
在老师的帮助下,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作曲 。贝多芬还向许多音乐名家学习,艺术上进步很快 。1795年,他曾获得卓越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誉 。贝多芬的作品著名的有《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歌剧《费德里奥》、《第九交响曲》(“合唱”)等 。
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赏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