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沿用夏历一直到今天,在夏历中有阴阳两个正月,一般所说的正月指的是阴历的正月 。先秦时期,每个朝代的每年第一个月都是不一样的,夏朝是一月,商朝是十二月,周朝是十一月,而秦朝是十月 。这个时候的正可以理解为读音是郑的时候的意思,即改正,基准 。周朝正月也会叫政月,因为很多大事都会在这个时间去处理,但是,秦始皇名字叫嬴政,又是在正月出生,按照避讳的原则,正月就不能再叫郑月的发音,因此改为了争的发音 。
二月常用的别称有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份的时候,正是杏花的季节,每年的三四月,很多地方也都会举办杏花节,但是要注意,这里的二月是阴历二月,三四月是公历三四月,时间也都是差不多的 。
三月,桃月、蚕月、绸月、季月、上春、春日、春晚、晚春、暮春 。桃月,桃花 的季节 。晚春,三个月为一个季节,排在末尾的三月,自然就是春天的尾巴了 。
四月,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月、余月 。四月 槐花 季,也是夏天的第一个月,初夏 。
五月,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鸣蝈、天中、皋月 。五月端午,都会悬挂菖蒲,蒲月因此而来 。
六月,荷月、李月、伏月、焦月、署月、炎月、精阳、溽暑、季署、且月 。
七月,巧月、瓜月、兰月、兰秋、新秋、首秋、孟秋、肇秋 。七月的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所以也叫巧月 。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吕、竹春 。八月 桂花 飘香的时节,
九月,深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伏、三秋、暮商、霜序、相月、玄月、三孟秋 。
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孟春、初冬、上冬、良月、霜月、开冬、正阳月 。
十一月,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葮月、龙潜月 。
十一月又称辜月,乃是吐故纳新的意思 。称为冬月,就需要提一提一个成语了,寒冬腊月,听上去似乎是寒冬加腊月的组合,实则不然,应该是寒月冬月腊月的组合,就分别指代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而十一月之所以被称为冬月,则是因为冬至这个节气出现在十一月,《礼记》有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一下子,仲冬、畅月都有了 。十一月,是万物积蓄力量但并不会发动的时节,为了度过最后一个月的寒冷 。
腊月的由来是什么?腊月有什么别称?腊月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十二月,有腊月之称 。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 。腊的本义是干肉 。岁末十二月有多种称呼,其中最为熟知的当属腊月这一别称 。这个月的天气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有腊月之称 。
腊月二字由来久远 。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 。在我国人们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 。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 。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 。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 。因腊祭时常备以野外猎获的禽兽为供品,所以腊祭亦称猎祭 。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又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 。到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 。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 。腊月有什么别称?
腊月即农历十二月,有别称除月、末冬、腊冬、嘉平、季冬、严冬 等 。
除月: 腊月末为除夕节,故称除月 。
末冬: 腊月是冬季末的月份,故称末冬 。
季冬: 季指一个朝代或季节的末期,腊月是冬季最后一个月,故称季冬 。
腊月: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