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名词解释( 二 )


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 , 尤其是一些记叙文 , 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 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 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 。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 , 遍及国内 。
主要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姚鼐四人之外 , 还有方氏门人雷□、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钱伯□、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 。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鲁一同、邵懿辰等 。道光咸丰年间 , 曾国藩鼓吹中兴桐城派,但又以“桐城诸老 , 气清体洁”,“雄奇瑰玮之境尚少” , 欲兼以“汉赋之气运之”(吴汝纶《与姚仲实》) , 承其源而稍异其流 , 别称“湘乡派” 。桐城派的“载道”思想 , 适应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义法”理论 , 也能为“制举之文”所利用 , 故得以长盛不衰 。
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 , 句佻且稚”(方苞《书柳文后》)的文风 , 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 , 流传尤广 。
桐城派 名词解释

桐城派名词解释

文章插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 , 亦称“桐城古文派” , 世通称“桐城派” 。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 , 文论的博大精深 , 著述的丰厚清正 , 风靡全国 , 享誉海外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
什么是桐城派古文
桐城派名词解释

文章插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 , 亦称“桐城古文派” , 世通称“桐城派”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 。
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 。
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 , 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 , “法”即‘言有序’ 。言有物 , 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 , 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 。他对于文章 , 要求的是“雅洁” 。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性灵说、遗民诗人、古文三大家、桐城派 。求解 。
桐城派名词解释

文章插图
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 , 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 。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 , 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 , 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遗民诗人:清初诗坛 , 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 , 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 , 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 , 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 。拒绝入仕为官 。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 , 颂扬抗清英烈 , 坚持民族气节 , 寄托故国哀思 , 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 。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 , 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大均 。
古文三大家:魏禧,汪琬、侯方域并称为“清初三家” 。(散文)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 , 亦称“桐城古文派” , 世通称“桐城派” 。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 , 文论的博大精深 , 著述的丰厚清正 , 风靡全国 , 享誉海外 ,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