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正确读音( 三 )


如此说来,"那咤"的进口当属唐代,经以后历代文人的演义,才形成如今天我们所知之形象 。唐代僧人大广智不空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称哪吒为毗沙门天王的第三子 。还有其它的唐代佛经文献中出现的关于那咤的记载,如"尔时那咤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那咤捧塔随天王"……从这些佛经不甚详细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关于他的事情,如他的身世,他的角色 。由于唐代崇佛风气兴盛,佛经故事中的这位天王的第三子的事迹,便广为传播了,开始成为唐代笔记小说的人物 。
如唐玄宗朝《开元传信记》里就记载了宣律和尚路遇那咤的故事 。这应是除佛经之外,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那咤事迹最早的一个故事了,不过承袭之迹非常明显 。那咤来到中国后 , 道教便在那咤的原型基础上创造了另一个中国血统的道教神灵--李哪吒 。
随着道教的发扬光大李哪吒也逐渐演变为道教护法神和闽台地区的地方神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哪吒是中国人 , 是中国小孩 , 是中国血统 , 而那咤却不是 。[3]由于文人的演义 , 哪吒的故事已趋近大众化完整化了 。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收有的"哪吒太子"一条 , 为哪吒写了一个较完整的传说:"哪吒本是玉皇大帝驾下大罗仙 , 身长六尺 , 首带金轮 , 三头九眼八臂……" , "因世间多魔鬼 , 玉帝命下凡 , 以故托胎于拖塔天王李靖" , "生五日 , 化身浴于东海" , "与龙王战 , 杀九龙"……"手搭轩辕箭 , 射死石姬娘娘之子"……"父怒 , 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 , 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 , "世尊……遂折荷菱为骨丝为胫 , 叶为衣而生之……"后降魔有功 , 玉皇大帝封之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由此可见 , 此故事已包含了哪吒的基本的形象细节 。
不过各方面并不甚突出 。哪吒的传说引起了明代文人的极大兴趣 , 他们纷纷取材于此 , 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连缀起来 , 加以丰富而超现实的想象 , 塑造了一个生动可爱的哪吒形象 , 完成了哪吒故事的精彩演义 。其中以《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为突出 。
《西游记》中描写哪吒与孙悟空大战 , 可以看出他手中的武器已基本齐全 , 而且还对"析骨还父肉还母"作了更合理的解释 , 并且也讲出了李靖托塔的原由 。至于《封神演义》再借鉴《西游记》中关于"红孩儿"的描写 , 将哪吒写成一个手持火尖枪的小孩模样 , 就更令人喜爱了 , 这样就使哪吒的形象最终形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