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二 )


6、但止于至善,才是止的最高境界,最后的坚持更重要 。7、大学对社会发展的“止于至善”的道德追求和建设性的、理性的批判是其社会责任的核心 。8、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 。
9、近现代大学的任务,从教育衍生出科研,再衍生出服务社会,其中蕴涵着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诉求 。10、精良的设备,专业的人才,一体化服务,从质到量,止于至善 。11、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12、办学理念:学生中心、求是崇真、和而不同、止于至善 。
详解“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 。那么,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止,下基也 。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这个“止”呢,就有一个根基之义,还有一种达到之义 。
这个“止”,在这里就是说: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这个至善,离开了这个至善,我们就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有根柢 。不可能像深植于大地的树木那样,有根有柢而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家庭的栋梁,国家的栋梁 。所以说这个“止”,对修这个善,具有一个基础的意义,有一个目的的意义,有一个根基的意义 。这个基础和根基,就是要有肥厚的信德之土,来养育我们的十善之行 。
因为如果我们不信自然,不信自然大道,不相信这个德,那么这个善很难立起来,很可能就左右摇摆,时行而时不行 。所以,这个“止”,我们要从《说文》——汉代的《说文》字典里面去把它参透,而不要像现在的人这样,看到这个“止”,就单纯地理解为停止,止步 。而是要演绎开来,进入到汉代以前,古代人的那种心境当中,去理解这个“止”,真正地把自己的善根、善心,深植在信德之土的.牢牢基础之上!这样这个善才能立得起来,这个善行才能在我们家庭的生活化当中,在社会的生活化当中,在工厂的工作环境之中,在社会行为之中,去展开这个至善的修持 。
因为我们上面也讲了,这个德,她就是由十种善行作为她的基本框架而构成的 。修善也就是在修德,是在持这个德,守这个德,增加我们内在的德 。是在我们的心中和身中,修持这个德性的品格,修这个“形而下为器”的身体,使他改造成为能够承载、能够储存道德能量的物器 。
所谓德器也好,所谓道器也好,首先都得要抓住一个“善”来进行修持,要“止于至善” 。这个善能够全面地展开,才能使我们的身心成为承载德性的这样一个容器 。何为“至善”,简单地说就是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即善,唯德是行的十种品格、品行,就是至善 。这个至善,也就是《老子道德经》所阐释的上善:像水一样处下不争,具有水的品格、性格 。
这个善的根本,就是指心里面的修持,十种善德之心要求修养德道者一心一意去实践,并且做到十善的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 。这就是十善心 。这十善心也就是上善的基本元素,也就是我们修善所应当立定的脚跟,是“止于至善”应当把握的十大方面 。
这也是礼德的基本成份,他内部所蕴含的,就是以礼德为中心的五德能量和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