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来历( 二 )


四、端午起源于毒月恶日之说
在先秦朝代的时候 , 老百姓普遍都认为五月是个毒月 , 五日是恶日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而《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 , 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 , 认为“五月子者 , 长于户齐 , 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 , “俗说五月五日生子 , 男害父 , 女害母” 。所以 , 在这一天人们要驱毒辟邪 , 这一天要木兰浴、悬艾草、带五彩丝、禁欲 。
因此 , 从上述典故和文献来看 , 五月五日是毒月恶日也是有一定的出处 , 且不论是否迷信或者子虚乌有 , 这种说法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产物 。而保留至今的悬艾草、带五彩丝的活动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 , 我相信 , 这是对传统文化保留和发扬的最好的一种方式了吧 。
五、端午起源于人们祈求“男女构精 , 化生万物”的“成人节”
这种说法认为 , 端午避邪只是其中一个手段 , 且吃粽子、花生等都是为了传宗接代 , 其根本意义在于祈求宗子 。
这种说法也印证了古代对子嗣和传宗接代看的非常重要 , 也算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了 。
我所了解的端午节:
1、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2、我老家在内蒙东北部 , 我们那里端午节的习俗是 , ①在五月初四快晚上的时候去野外折柳树枝、挖艾蒿、山花椒 。把这几种东西准备好之后 , 分别放置在大门、房檐、窗户上 , 有辟邪之说 。等到过几天 , 艾蒿干了之后 , 在晚上还可以点燃 , 有驱虫之说 。②在端午节前几天 , 大家会赶集买芦苇叶、马莲(就是包粽子的“绳子” , 也是一种植物)、糯米 , 买来之后 , 会把芦苇叶和马莲在水中浸泡几天 , 待到端午节当天 , 各家开始包粽子、煮粽子 , 在煮粽子的锅里还会放几个鹅蛋 , 传说吃了粽子水煮的鹅蛋 , 一年不会生病 , 也算是表达了人们对追求身体健康的一种期望吧 。③在端午来临之前大人们会去赶集买“葫芦挂件”(如下图所示) , 表达驱邪平安之意 。
④小孩会在这一天在手腕和脚腕上带五彩绳 , 也是表达驱邪之意 。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 。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 , 因主张政治改革 , 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 , 遭到排挤和流放 , 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 , 屈原悲愤难耐 , 跳入汨罗江 , 以身殉国 , 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 , 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相传春秋时期 , 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 , 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 , 报杀父杀兄之仇 。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 , 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 , 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 , 夫差不听 。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 , 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 , 令其自杀 。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 , 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 ,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吴王夫差听后大怒 , 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 , 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
3、纪念孝女曹娥:相传东汉上虞人 , 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 , 曹娥寻找多日后 , 仍未找到其父 , 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 , 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 , 几天后 , 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 , 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