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人们熟悉的蜻蜓、豆娘 。蜻蜓在休息幼虫称为稚虫,完全水生,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 。各种的稚虫形态差异极大 。
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脉序网状,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咀嚼式口器发达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 。
足接近头部(以便于捕食) 。复眼突出,触角小而不明显 。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但大小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蜻蜓在荷叶上舞蹈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这些“小眼”都与感光细胞和神经连着,可以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
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生活习性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 。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 。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 。
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 。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 。
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 。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 。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 。
稚虫到最後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 。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 。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 。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 。
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 。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 。成虫的生活分两个阶段︰一为生殖前期,约2天~2周,随种类和气候而异;另一为生殖期,约1~6周 。
在第一阶段时积极取食,远离水域 。第二阶段开始于性成熟时期,此时蜻蜓飞到交配的场所(通常是可以产卵的池塘、河流) 。雄体到达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据一定位置,并如鸟类一样保卫其领域,驱逐其他侵入的雄体 。若有雌体飞近或飞入该领域,则雄体便试图与之交配 。
少数种类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势独特 。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 。
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 。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 。交配后雌体立 。
关于蜻蜓的知识有哪些?
文章插图
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 。
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 。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实为益虫 。
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蜻蜓的生活习性: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 。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 。
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 。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 。
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 。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 。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 。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 。
稚虫到最後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 。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