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和南五味子的区别南五味子:藤本 , 各部无毛 。北五味子是药用植物 , 自然分布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
主产于东北和河北等地的五味子果实干品 , 商品习惯称为“北五味子” 。两者在形态和药用上有区别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区别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 , 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 , 皱缩 , 显油润 , 果肉柔软 , 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种子1~2 , 肾形 , 表面棕黄色 , 有光泽 , 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 , 味酸;种子破碎后 , 有香气 , 味辛、微苦 。
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粒较小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 , 干瘪 , 皱缩 , 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
多年生落叶藤本 。小枝灰褐色 , 皮孔明显 。叶互生 , 广椭圆形或倒卵形 。
长5-10cm , 宽2-5cm , 先端急尖或渐尖 , 边缘有细齿;叶柄淡粉红色 。花单性异株 , 生于叶腋 , 花梗细长柔软;花被片6-9 , 乳白色或粉红色 , 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椭圆形 , 心皮17-
40.覆瓦状排列于花托上 。果熟时呈穗状聚合果 。
浆果球形 , 肉质 , 熟时深红色 。花期5-6月 , 果期7-9月 。生于半阴湿的山沟、灌木丛中 。主产辽宁、黑龙江、吉林 。
南五味子产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功效五味子是使用率最广的中药材之一 , 也是中医提倡普及的保健茶原料之一 。五味子分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之分 , 那么这两种五味子的功效是什么?如何鉴别这两种五味子?什么是五味子五味子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壮味、五味、吊榴等 , 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 , 核中辛苦 , 都有咸味” , 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是落叶木质藤本 , 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枝红褐色 , 老枝灰褐色 , 常起皱纹 , 片状剥落 。
叶膜质 , 宽椭圆形 , 卵形、倒卵形 , 宽倒卵形 , 或近圆形 , 长
3. 5-10
14. 厘米 , 宽
2. 3-5
9. 厘米;五味子分为2属 , 即南五味子属和五味子属 , 喜微酸性腐殖土 , 在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都有分布 。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 , 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 , 药用价值极高 , 联苯双酯、双环醇片 , 有保肝护肝功能 。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 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 , 直径5~8mm 。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 , 皱缩 , 显油润 , 果肉柔软 , 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1.《本经》:主益气 , 咳逆上气 , 劳伤羸度 , 补不足 , 强阴 , 益男子精 。
2.《别录》:养五脏 , 除热 , 生阴中肌 。
3.《日华子本草》:明目 , 暖水脏 , 治风 , 下气 , 消食 , 霍乱转筋 , 痃癖奔豚冷气 , 消水肿 , 反胃 , 心腹气胀 , 止渴 , 除烦热 , 解酒毒 , 壮筋骨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作用五味子 , 顾名思义 , 它具有五味 , 即酸、苦、辛、甘、咸 。中医称:酸入肝 , 咸入肾 , 辛入心 , 苦入肺 , 甘入脾 。
所以说五味子五脏皆治 。五味子分南北五味子 , 而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 。南五味子是指华南、华北、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 。北五味子是指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
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正品 , 除收敛固涩外 , 功偏补益心肾 。南五味子则偏敛肺止咳 。入滋阴药当以北五味子为宜 。
生长形状区别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 , 直径5~8mm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 , 皱缩 , 显油润 , 果肉柔软 , 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种子1~2 , 肾形 , 表面棕黄色 , 有光泽 , 种皮薄而脆 。果肉气微 , 味酸;种子破碎后 , 有香气 , 味辛、微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