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众山小”的全诗是什么?( 二 )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
扩展资料《望岳》这首诗写得气魄雄浑,语言峭拔,笔调高昂,语句凝练,生动地表现了杜甫的博大胸怀及雄伟抱负,在古代众多山水诗中闪耀着奇丽的光彩 。下面是《望岳》的诗歌赏析: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真是传神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是“奇险” 。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决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 。我们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岳指高山,在这首诗中特别指的是泰山 。中国有所谓的“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
“岱宗夫如何?”“岱宗”指的就是泰山 。因为它曾得到孔子的赞美,所以被奉为众山的一个宗主、领袖 。“岱宗”即泰山的尊称 。“夫”是语助词,没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
好像我们现在说“那就这样好了”,这样就这样,“那”是加上去的一个字 。“夫如何”是说:那怎么样?表示一种说话的口气 。以前说过赋、比、兴三种表现方式,比兴用形象来打动人,给人以直接的感动;赋是直接写,要看你说话的口气 。
杜甫生在河南,他总听人家说泰山如何如何,尤其念《论语》,知道孔子曾经“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对泰山特别神往,而今天他果然来了 。他说:“岱宗夫如何?”你看他的口气,泰山还没有出现呢,他期待的感情就写出来了 。接着他说:“齐鲁青未了 。”春秋战国的时候有很? 。
一览众山小的前一句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的全诗是什么?

文章插图
前一句是会当凌绝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望岳》,全诗原文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话文意思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